第163章(第2頁)

  池清手指苟稀,激昂慷慨:“苟稀之罪,罄竹難書,四海共憤。”

  “因其罪躬萬民,今交托于衆,暴之于市,人人可共誅之!”

  此言一出,百姓再也按耐不住,轟然一聲,沖到苟稀及其親信身前,撲殺上去,瞬間淹沒!

  苟稀恐懼慘叫,被萬民淹沒,逐漸沒了聲息。

  炎奴等人皆看着,心頭發熱,直覺快意。

  不多時,深受其害的百姓竟将其分食殆盡,就連婦孺都流着淚咬牙切齒吃了一片。

  還有家破人亡的百姓,将其骨頭都拿去砸碎燒灼,焚骨揚灰。

  炎奴不覺殘忍,隻覺終于看到了百姓,除懦弱畏縮以外的一面。

  的确,他若一槍宰了,絕沒有現在快意。

  不得不說,還是讀書人厲害。

  隻見池清還有動作,走入人群中,待百姓發洩之後,高舉青州大印。

  “在下隴右桓氏,名澈,字池清。生平最敬漢之武侯,故發大志向,望為一代名相,匡君輔國,洗清這渾濁世道,打造一個朗朗乾坤,海清河晏的太平盛世。”

  “為嘗此願,遍訪名師,苦學二十載,太康九年,受得舉薦,朝廷委以西域之任,掌屯田之事,為國戍邊。”

  “奈何國運垂危,華夏分崩,西域盡失,胡蠻肆虐,腥臊遍地,桓某流落域外,忍辱異鄉為奴,浮沉八載歸國。”

  “眼見神洲陸沉,舊京幅裂,王室社廟金陵,士族衣冠南遷,百姓水火之中,江山萬裡如血。”

  “桓某不才,雖為寒門士子,但蒙國殊遇,常欲以身報國,成仁救民,保衛社稷。”

  “今苟稀委罪于民,人神共誅,青州刺史空懸,時局艱難,桓某承蒙不棄,推舉受掌青州,當為非常之舉,澄清吏治,盡掃邪氛,保境安民,摒除饑患,以報父老。”

  “還望青州百姓,接納桓某誠心,信之無異,以布公道,共濟艱難。”

  他深躬一禮,一番話說得髒腑俱震,情真意切。

  百姓俱都感動,還有沒有哪個官員對他們如此廣誠相誓,又兼苟稀已死,想起惡賊伏法,妖魔蕩滅,頓覺撥雲見日,不禁一齊歡呼。

  一時間全城熱烈,萬民惶惶之心得以安撫,對未來之麻木一掃而空。

  炎奴更是開心,池清一舉數得,不僅嚴處了苟稀,令人快意,還借此坐穩青州刺史的名份,一掃百姓陰霾,凝聚人心,着實比他含怒一槍宰了苟稀要好太多。

  張辟疆在他耳邊感慨:“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良相之才。”

  炎奴得意洋洋,回複仙人:“這可是我發掘的,當初在羅馬我就看出來,他有大才學,還與我志向相同,欲求治世太平。”

  随後他說起池清在西域沙漠艱難求生,遇到仙緣也不改其志,甯死也要面向中原的事。

  淪落極西之地,都心懷祖國,為奴八年,都不放棄,最終煽動起義成功,還靠着一群沒文化的角鬥士把混亂的羅馬城給治理得安定。

  當時炎奴就看出他有大毅力,大志向,大才學,直接跟他兄弟相稱。

  其他人感慨,誰能想到一個淪落到羅馬去了的奴隸,有如此大才。也或許是這樣的經曆,讓他沒有被大晉官場的風氣所污濁,反而對太平的渴望越發堅定。

  池清蹉跎一生,猶如明珠蒙塵,今日一朝執政,整個人精氣神都為之一變了。

第347章

亞克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