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幾個月過去。
徐芸娘已經将字認全,都能寫一些文章,看書是完全沒有問題。隻是許多還是看不懂,但這裡一大批秀才,午飯的時間随便找個人問問就能解決。
她很喜歡現在的日子,學會讀詩書時,還會讀給孩子聽。
張氏見大家都認字,也有點坐不住,武功都學了,還怕認字嗎?于是,在幾個月前,她也磕磕絆絆的學起了認字。
千雁的這些學生,偶爾空閑的時候,還會指點她兩下。
張氏突然覺得,這才叫日子,比起從前受苦受累,還讨不得好,如今的日子真好。
她還時不時的給學生們加餐,很受歡迎。
現在千雁在這批秀才的眼睛裡,就是再生父母。雖說話本裡面負心,忘恩負義的讀書人特别多,然而大部分還是很懂理,知恩。
即便千雁的學費不菲,可他們也知道,她想要收更高都可以。甚至他們拿出更多的銀子,去别處是學不到的。
短短的幾個月,這批秀才的學識增加不少,許多朦胧的地方都豁然開朗,看千雁的眼神是越來越尊敬。
而這些曾經被稱之為柔弱書生的人,身上的線條都明顯了起來。每天按時鍛煉,練武,使得他們的身體素質增強許多,再也不會動不動就生病。
這些秀才的家裡人,看着他們的變化,就沖着這副身闆,都時常給學堂送東西來。
即便沒有人宣揚,外面的人還是知道這些人過得不錯。
尤其是看着他們身材魁梧了,力氣變大了,臉色紅潤了,個個驚訝不已,想問問怎麼回事,沒一個人透露。
鄉試的時間終于到了,千雁要帶着包括燕淮十六個秀才去參加。
她不放心徐芸娘和張氏,于是叫二人一同前往,二人都不矯情,欣然同意。
白陽縣有一群秀才拜一個十來歲小女子為老師的事情,早就傳了出去。
然而除了白陽縣的人,外面的人都不會相信十來歲的小女子真有如此本事可以教秀才。哪怕是白陽縣本地人,都不相信千雁有這個本事。
很快就是鄉試的時間,白陽縣的讀書人都分了一絲心神在千雁和她這十幾個學生身上。
不去參加鄉試的人,都忍不住往考試的地方趕,就是想看看在鄉試上,千雁所教的這些秀才中,究竟能不能中舉人。
經過他們的了解,除了燕淮,其他人想要在鄉試中舉人非常難。一些人盼着千雁鬧出笑話,也有一些人在期待着什麼。
懷着如此複雜的心情,來到了考試的地點。許多人都發現了,這一次鄉試比上一次人多。
其他地方的人在聽說這件事,也是啧啧稱奇,都恨不得時間一下來到鄉試放榜的時間。
焦榮昌夫婦也來了,他們是送學生來的,這次焦榮昌手裡有十個秀才參加鄉試。
焦榮昌在看到千雁身後的這波秀才時,眼角忍不住抽了抽,之前就聽說她那些學生身闆不錯,但也沒有想到是如此的不錯。
“你這些學生瞧着不像是去考文的,而是去考武的。”焦榮昌調侃,“比起一般秀才,那可真是……太不同了。”再看看他身後的這些學生,不少臉色都有些發白,焦榮昌開始擔心起來。
這些學生為了讀書,一坐就是好幾個時辰,身子骨确實弱的很。
千雁:“勞逸結合,我給他們安排了讀書時間表,能讀書,又能鍛煉身體。聽說每次的鄉試會試,都有一部分考生中途昏迷,被人從裡面擡出來,一錯過又要耽誤許久,因此有一個好身闆更利于讀書。”
焦榮昌若有所思,覺得千雁說得很道理。
他道:“那你的讀書表是怎麼安排的?”
千雁也不藏私,将作息表複述一遍,焦榮昌記下,決定回去之後是不是需要按照這個模式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