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倆孩子玩鬧着遠去。
吳遠回過頭來,就聽老許頭提起道:“小遠,你看這麼多種蛋買回來,老四家裡那窩棚,就孵不過來了。轉移到村部這房子來,得花不少錢倒飾。”
吳遠不假思索地道:“許叔,這錢該花的得花,不能省。畢竟種蛋都是花錢買的,可不能孵壞了,容不得一點差錯。”
“倒是等這一批麻鴨差不多的時候,讓慧琴看看,能不能挑選一些做種,以後實現自給自足。”
說到這裡,楊支書發話道:“可投委會的這點錢,東挪一點,西借一點,我怕過不了幾天,就成不了氣候了。”
這顯然是倆人的理念沖突。
吳遠發現,李會計夾在中間,一臉苦相。
“爹,未必要動投委會的那點錢。村裡擔保一下,從銀行裡借點出來。等第一批麻鴨出欄後,孵化成本攤到鴨苗成本中,跟養殖戶統一結算。”
“滿打滿算,采購、孵化到養殖出欄,頂多仨個月時間。後續有了經驗,周期更短,孵化成本越來越低,這都不算事了。”
“實在不行,我讓廠裡出面擔保?”
話說到這份上,老許頭豁然開朗了,當即道:“不用不用,粉一下牆、蓋一下炕床,也花不了幾個錢。俺老許賣個面子就夠了,用不着你出馬。”
吳遠接着道:“爹,你那投委會采購物資之前,也可以考慮從信用社貸點出來。”
楊支書跟着眼前一亮道:“是哦,穩賺不賠的事。但貸款周期,會不會長了點?”
吳遠不假思索地道:“長點怕什麼,你們又不差他利息。”
未來幾年,通貨膨脹導緻錢貶值。
這錢現在貸出來,就等于賺了。
而還款周期越長,就意味着賺的越多。
隻是當下農民的樸素觀念裡,不會想到這一層。
隻覺得身上背着一股子債,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着的。
跟老三位分開,吳遠掉頭往家裡走。
目送着吳遠離開的背影,老許頭忍不住感慨道:“怎麼什麼事情,一到小遠嘴裡,就變得那麼簡單了?”
李會計不假思索地道:“那當然,你也不看看吳老闆每天思考的都是多大的生意?咱村裡的這攤子事,放他眼裡,還算是事麼?”
老許頭聞言,剛想點頭。
就聽楊支書喟然道:“村裡的事,咱們覺着有風險。他做的生意,同樣有他的壓力。隻不過他不跟我們說罷了。”
吳遠回到家裡,小樓生香。
不僅孩子們洗得是小臉通紅,而且黃茉莉、蔺苗苗幾個大姑娘,更是活力四射的。
讓人想不到外頭竟還是冰天雪地的寒冷。
見他回來,楊落雁先提醒道:“想洗澡的話,我去給你燒。”
吳遠擺擺手道:“别介,你們這都剛洗過的,回頭再忙一身汗,等于白洗了。”
“我等一會就好了,熱水器很快就熱了。”
話音剛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