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第6頁)

  所以在打消了老許頭催生小龍蝦産量的念頭之後,許慧琴接着道:“大伯,我也想過了。”

  “我覺着,咱們可以把養殖的小龍蝦往大城市賣,争取賣個高價,應當不難。”

  “這樣一來,養殖戶就有利可圖。至少養殖小龍蝦的經濟性,能超過普通莊稼。”

  可惜老許頭剛聽過吳遠提出的思路。

  再聽這個侄女提出來的想法,就不足為奇了。

  “剛才吳老闆已經給我出過主意了,比你這個思路更健全,更有可行性。”

  随即老許頭絮絮叨叨地,跟許慧琴,把吳遠的思路複述了一遍。

  中間遺漏的地方,吳遠偶爾插一句,補充一下。

  聽得許慧琴是眼前一亮之餘,如釋重負道:“這個思路果然好,很細緻很周到。”

  老許頭指點着大侄女道:“你呀,還得好好跟人吳老闆學!”

  “人家就到這兒一根煙的功夫,就想出這麼好的法子來。”

  吳遠眼見許慧琴被說的臉都紅了,當即打岔道:“許叔,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慧琴繁殖和養殖小龍蝦是行家,她才是咱們村小龍蝦産業化的關鍵人物!”

  說完,轉而問起道:“對了,慧琴,目前培育了多少小龍蝦苗?”

  許慧琴精神一陣道:“大約有八百來公斤,可供養殖二十畝的樣子。”

  換算下來,也就是每畝40公斤蝦苗的樣子。

  二十畝的規模,着實算不上什麼産業化。

  所以許慧琴緊跟着補充道:“等到下一茬小龍蝦成熟,咱們村的繁育規模應該能慢慢上到五十畝左右。”

  聽起來依舊不多。

  但畢竟小龍蝦的終端市場,也亟需拓展。

  一味地提高村裡的養殖規模,等于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有風險不說,也沒那個必要。

  饒是如此,老許頭已經撥拉着算盤算開道:“二十畝養殖面積,滿打滿算一萬斤,全部補貼收購的話,補貼成本三千塊。”

  “五十畝養殖面積,滿打滿算兩萬五千斤,補貼成本七千五!”

  “一年下來,村裡最多貼補一萬零五百塊。”

  “還好,還好!”老許頭悻悻地抹了抹額頭道。

  确定最大貼補的額度,老許頭心中有數,自然就放下心來。

  剩下就是照此拿個章程出來,形成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然後經過梨園村投資委員會的集體讨論,最終公示執行。

  饒是如此,老許頭依舊忍不住問了吳遠一句道:“吳老闆,你說這東西,咱們村裡不會要一直貼補下去吧?”

  當着晚輩的面,老許頭總喜歡叫他吳老闆。

  吳遠也沒讓他失望,不假思索地道:“不會,許叔。等上海和省城這樣的大城市中,小龍蝦的消費市場一旦形成,補貼的空間就會随之縮小。”

  “再加上未來物價上漲的因素,我估計不出三年,咱們村的小龍蝦就能形成利潤可觀的穩定産業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