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5頁)

沈大人多次彈劾冷大人,

朝堂上說話不留情面,不想再見到你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這樣說,倒讓沈質顯得不近人情。

沈質腳步微頓,

沒有再近一步。卻不是因為禦史的阻攔,

而是他看出了冷芳攜的回避之意,不忍逼迫他。

這也暗示彈劾之事,

并非沈質想的那樣。師弟,也許真要對他動手了。

可為什麼呢?難道師弟以為,他彈劾他以為轉圜是假,厭惡他嫉妒他才是真?

知曉他二人師兄弟關系的人不少,對于師兄弟反目成仇,大部分人要麼說他沈質憎恨冷芳攜走邪路,要麼說他表面君子實乃小人,冠冕堂皇為了江山社稷,實則嫉妒冷芳攜受帝王寵愛。

可那都不是真的!

離去之時,沈質心頭籠罩在陰霾當中。想要與冷芳攜袒露真心,卻被阻攔。

冷芳攜不想見他,令沈質更是胸口鈍痛,走得失魂落魄。

旁觀者見狀,已然心知肚明,大理寺卿沈大人,這回怕是要栽了。

沈質再受天成帝青睐看重,在冷芳攜面前仍然不堪一擊。冷芳攜不需要費心力羅織罪名,操縱黨羽,隻需在陛下跟前吹吹枕頭風,沈質大理寺卿的位置就坐不穩。

畢竟前車之鑒尚在,昔年能臣蘇烨,正因為當面斥責過冷芳攜,被貶去南方小縣。在那之前,蘇烨簡在帝心,在許多人眼中,入閣隻是遲早的事!

果然,第二日冷芳攜親自出面,當庭彈劾大理寺卿沈質收受賄賂、貪污甚多,言辭昭昭,列計十條罪狀。忽略牽涉的人物,這彈劾奏章筆走龍蛇,堪稱文采飛揚,令許多人夢回昔年詩會,冷芳攜文不加點,技驚四座的場面。

可惜這般風流人物,如今成為江山社稷之危害。

“大理寺掌刑獄之案斷,牽涉數萬生民,不可留碩鼠為禍。臣所列貪污大罪及罪狀,皆有罪證可查。還望陛下聖裁。”绯衣朝臣面容平靜,擲地有聲,當庭陳詞,意欲掀起大案。

天成帝未表态,易積石便出面:“你所陳罪狀實在聳人聽聞,但沈大人德行高潔、秉公執法,素不聞其兩袖清風?怎可能行貪污之事。此事頗有蹊跷,還請陛下多些思慮。”

冷芳攜笑道:“查到這些時,某也驚訝萬分,不敢置信。可在事實面前,再怎麼難以相信,也要相信了。”

“不過易閣老說的也是,畢竟大理寺卿之位極為重要,沈大人為官清廉,在民間素有‘青天’之名,若倉促定罪,定然引起民怨沸騰。臣願同路統領一起查案,還沈大人一個清白!”

若讓他負責查案,沈質沒有貪污也貪污了!

易積石立刻道:“為官尚且南北異地,行三戶之法,查案更需謹慎,避免瓜田李下。你先是彈劾沈質,再請查案,顯然用心不正,無利于生民。”

以易積石的性子,将話說成這樣,已是極近委婉的程度。

冷芳攜卻不領情,提衣站起,冷笑着看他:“閣老也知曉瓜田李下的道理嗎?那閣老麾下人才濟濟,門人弟子占據大半朝堂,是否有擅權之嫌?閣老與湯閣老積怨頗深,兩方門人逞兇鬥狠,視江山社稷為兒戲!不分是非曲直,隻分站隊黨魁,成你死我活之态,難道這也是為了天下百姓着想?”

他目光冷冷,慷慨陳詞:“易積石,你可敢說自己問心無愧!”

在他如刀似劍的目光逼視下,易積石嘴唇微動,眼眸低垂,竟然避退了。

他這一退,便再無轉圜餘地。

冷芳攜乘勝追擊:“當然,各位大人不信,理所應當。但我若說沈大人宅邸之中,正好藏着一方老坑洮硯呢?洮硯罕見稀少,每逢現世,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富商巨賈追逐,更為前朝南陽王摯愛之寶,千金難買。沈大人僅靠俸祿,兩袖清風,從哪裡買來此硯?又是誰人送的?陛下可遣人搜查,但沈大人可敢分說?”

言辭切切,仿佛親眼所見。朝堂一時寂靜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