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到底長了點心,沒敢糊弄謝知微。一些死物全部都還回來了。有些破損的,也折算成銀錢補上了,多是一些器皿和布料之類,字畫書籍倒是沒有動,想必也是馮氏和肖氏出身緣故,隻一味愛慕虛榮,不知道崔氏陪嫁的這些孤本書籍的貴重之處。
盤點完畢,已經是天交二鼓了。
謝知微沒有睡,沐浴過後,歪在榻上,拿着一本書在看。
旁邊一尊和田籽料饕餮紋香爐盡顯尊貴,其中升起袅袅輕煙,屋子裡彌漫着一股清逸的香味,聞之如絕脫塵境。
簾籠被挑起來,服侍在一旁的紫陌輕聲地喊了一聲“姑娘”,便接過了謝知微手中的書。
謝知微坐起身來,居家穿着一身淺粉色牡丹芙蓉梅花绫襖裙,一頭鴉羽般的長發散在身後,煙眉黑眸,朝人看來時,帶着與年齡不符的威壓。
謝知微伸手,紫陌忙将一個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送到她的手邊,謝知微端起來,輕抿了一口,什麼話沒說,隻看着。
“大姑娘,奴婢與金嬷嬷一塊兒把帳核了一遍,損掉的東西奴婢都記錄在冊了,姑娘請過目!”秋嬷嬷恭敬地将一本冊子遞上來。
謝知微伸手取過,翻了一遍,“損的這些,我算着,是不止五萬兩銀的。少了五六千兩是有的,金嬷嬷,你覺得呢?老太太那裡應當也有一筆賬吧?”
金嬷嬷噗通一聲,她算是知道,于嬷嬷是怎麼折損的了,大姑娘才多大一點,這短短的不到一盞茶功夫,她就能估算得八九不離十。
“大姑娘,不瞞您說,老太太那裡确确乎是有一本賬,不過,眼下老太太也隻能拿出五萬兩銀子來添補了。眼看年關近了,老太太手邊也不闊綽……”
“不是還有二嬸嗎?”謝知微半步都不肯退,“親兄弟尚且明算賬呢,既是五萬兩都拿出來了,這六七八千兩,也不是什麼大數字,嬷嬷把我的話帶到,這些話,我不說第二遍的。”
謝知微說完,一雙烏黑的眸子靜靜地看着金嬷嬷,不到一會兒,金嬷嬷滿腦門冷汗,她磕頭道,“奴婢一定把話帶到。”
“嬷嬷也是老太太身邊的老人了,老太太年紀大了,嬷嬷該勸着些還是要勸着些。于嬷嬷當初便是因為不能起到規勸的作用,才讓她回去榮養的,大家主仆一場,想必老太太也願意大家臨到頭了,落個好。”
一股涼意從金嬷嬷的尾巴骨慢慢地爬上來,她實在想不到,大姑娘才多大一點,行事已有這般手腕,不由得渾身打顫,“奴婢多謝大姑娘指點。”
第44章
出城
謝知微努了努嘴,秋嬷嬷便明了,她從地上把金嬷嬷拉起來,親自送金嬷嬷出去,臨去,塞了個荷包,打點了二十兩銀子。
金嬷嬷不敢不接。
次日一大早,老太太那邊又派了金嬷嬷來,送了一張萬兩的銀票,不過老太太病了,連帶二太太也說身子不利索。家裡的中饋一下子落在袁氏一個人身上,她忙得腳不點地,隻派人把那間茶坊的契紙和賬冊送過來,連帶兩千兩銀票,說是給大姑娘零花用。
謝知微連着兩日,除了上閨學,給溪哥兒啟蒙,便是在屋子裡算賬。
崔氏在城郊的莊子原是個溫泉莊子,謝知微估摸着是這莊子太顯眼了,都知道是崔氏的陪嫁,老太太和肖氏這些年也不敢來住,索性拿出來給了謝知微。
莊子一共帶着五百畝上好的水田,四十多戶人家,莊頭姓趙。
這莊子一年産出約有兩三千兩,不多也不算少。
倒是京城的兩間鋪子,一間豆腐鋪,一間綢緞鋪,豆腐鋪的收益稍微少些,一個月不到五十兩,綢緞鋪利潤高,一個月有近二百兩收益。
如此一來,謝知微一個月的收益,有近五百兩。
這還不算她手中如今六萬多兩的銀票。
莊子,三間鋪子,厚厚十來本賬,謝知微的算學不錯,兩天時間賬算得差不多了。
老太太算是做事周全,居然也沒有太多錯漏,雖然銀錢略有出入,謝知微不打算在這種小錢上計較。
紫陌在旁邊看着,問道,“姑娘,這豆腐鋪子還在馬行街呢,好地兒,兩間的門面不算小,一個月才五十兩收益,是不是少了點?”
謝知微纖細的手指撥動着算盤,在燭火的映照下,透亮纖細,如同上好的羊脂白玉般,指甲粉紅剔透,同珠貝一般閃着光,看得紫陌都舍不得收回目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