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第5頁)

  “不行。”這是冷欲秋第二次打斷劉伯的話,也是最後一次,“我要他也聽着。”

  聽見那個“不”字,劉伯便絕望了,當那種絕望顯露在他的臉上時,他仿佛瞬間就老了幾十歲……從一個精神矍铄的武林前輩,變成了一個行将就木的老人。

  “劉伯!您這是為何?”謝無花還不完全明白狀況,雖然他已隐隐感覺到了什麼……但他終究還是太年輕,他還絲毫沒有體會過江湖那真正殘酷的一面。

  “人們總以為,做錯了一件事,隻要及時發現、承認錯誤,便還可以彌補……可以有第二次機會。”冷欲秋說着,睜開了眼睛,“但我,不喜歡給人第二次機會,因為我不想讓别人覺得……他們可以在我面前‘錯上一次’。”他的語氣冰冷,眼神亦是冰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世人都有一種共識……隻要事後低聲下氣地下跪、哀求、忏悔……就能彌補之前的無禮、冒犯和傷害……”

  “因為那是大多數人都認可的,那便成了‘理’,繼而又可能變成‘法’……”

  “但是,世上的事情……真能像這樣‘順理成章’嗎?”

  “世人覺得偷盜者罪不至死,被盜者便隻能接受;世人覺得強奸者罪不至死,被強奸者也隻能接受;世人覺得欺善霸市者罪不至死,被欺壓者亦隻能接受……”

  “但那些做決定的人,那些‘大多數人’,那些滿口道德仁義的人……又有多少曾體會過重要之物或辛苦所得被人盜走時的滋味,有多少人切身嘗過被人強奸的滋味,又有多少人知道經年累月遭受欺壓卻敢怒不敢言的滋味……”

  “屈辱、悲傷、絕望、委屈、難以形容的壓力……這世上真有一套‘理法’,能準确地衡量出受害之人的痛苦,并給出相應的懲罰嗎?”

  “至少在我看來,是沒有的。”

  “但我……自己想到了一種相對公平的法子,很簡單的法子——讓受害之人,去決定怎麼處置那些犯錯之人。”

  “當然,每個人的評斷标準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在街上被人撞了一下肩膀就要殺人家全家,還有的人被扇了耳光還說無所謂,甚至會把另一邊臉也湊上去。”

  “所以我得承認……我的這種法子實際上确是不如‘法理’來得合适。”

  “它隻能适用于少部分人……”

  “……比如我這樣的人。”

  在今天以前,謝無花和劉西來做夢都不會想到冷欲秋竟然會一次說出這麼長的一段話來。

  江湖上也沒有人聽冷欲秋說過這麼多話,因為……聽過的人,都已經死了。

  其實,冷欲秋并不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他隻是個性格古怪的人。

  他極端得内向,以至于在人前多說兩句就會緊張。

  所以,他平時很少說話,也幾乎不結交朋友。

  隻有在一種情況下,他才會徹底地放松下來,打開話匣子,頭頭是道地跟眼前之人聊上一會兒。

  而那種“情況”就是……他準備把對方殺掉的時候。

第1251章

劍神一笑(七)

  當劍鋒劃過劉西來的咽喉時,他的心中隻剩下了“悔恨”二字。

  有牽挂,才會有悔恨。

  劉西來牽挂的東西,并不是自己的生命。

  二十多年前,當他敗在“紫竹居士”手下的那一刻,他就已經當自己是個死人了。

  而在他失去了一切的時候,是謝家對其伸出援手,讓他能重新像個人一樣活着。

  所以,那之後的人生,劉西來不是為自己活的,而是為了謝家而活……為了報恩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