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6頁)

  茅秋雨在旁平靜說道:“尚未開始,便言勝負,過早。”

  淩海之王在旁面無表情說道:“勝負已分。”

  在這些聚星巅峰、距離神聖領域隻有一步之遙的強者們看來,戰鬥之前或其間的任何細節,都足以影響最終的勝負。

  淩海之王認為陳長生既然先到了,那麼便必輸無疑——此時距離約戰的時間還早,他提前這麼長時間便到了,或者說明他的心不夠靜。而且他這時候一個人站在奈何橋上,就算想要靜心,隻怕也很難做到。

  因為他是在等待,等待便意味着被動,這些在橋上的時光片段,需要思考來填滿,然而大戰之前,想的太多從來都不是好事。

  “不見得好,也不見得不好。”

  茅秋雨看着奈何橋的方向,平靜說道:“或者心浮氣躁,或者平靜甯神,先适應環境,終究是要看人的心性。”

  這句話很有道理。

  其實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隻不過因為立場不同,傾向不同,所以持的道理、說的話自然互相抵觸。同樣,也可以從持的道理、說的話看出此時在場的人,究竟是何立場。

  “我不懂修行,但從陳院長以往來看,要論起平靜與耐心,倒是不用質疑。”

  說話的人是禮部尚書。

  很多人投來微驚的目光,便是陳留王也側身看了這位高官一眼。直至此時,人們才知道,原來這位禮部尚書竟然心向舊皇族!

  ……

  ……

  國教學院裡,折袖看着窗外灰濛濛的天空,沉默了很長時間,終于站起身來,拿起牆壁上的拐杖,走了出去。

  就在他走出小樓的時候,忽然覺得面上微涼,伸手一摸,發現是一片将要融化的雪。

  他擡頭望向天空,才知道原來又開始下雪了。

  ……

  ……

  “下雪了。”船上有人說道。

  紛紛揚揚落下的雪花,讓大船上的人們稍有動靜,然後再次寂靜無聲。

  人們看着橋上的陳長生,心想如果雪下得再大些,可會幹擾到他此時的心境。

  看着這場落下的雪,徐有容會來得早些,還是說會刻意來得更晚些?

  雪花漸漸變成雪片。

  沒有過多長時間,陳長生的身上便被染白了些許。

  洛水兩岸的民衆紛紛撐起了傘,數萬把傘同時撐開,畫面看着有些壯觀。

  陳長生看不到這幕畫面,隻能看到眼前落下的雪。

  他已經在橋上靜靜地站了很長時間,但正如淩海之王判斷的那樣,他的心依然沒有辦法完全平靜下來。

  因為他這時候很緊張。

  準确地說,他一直都很緊張。

  從看到白鶴落在國教學院湖畔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緊張,一直緊張了這麼多天,直到現在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