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的曆史太過悠長。
三年前天書陵之變,唐家便在其間起了最至關重要的作用,隻不過沒有幾個人知道。
如果不是唐家想方法破了皇辇圖,天海聖後現在說不定還高坐在皇位之上。
如今天機閣的暗中實力被洛陽長春觀接收,其餘的大部分産業歸了唐家,唐家的實力更加可怕。
像唐家這樣的勢力,自然是所有人都想獲得的臂助,無論國教還是朝廷,都是如此。
按道理來說,就算這幾年唐家明顯更加親近朝廷,國教也不應該表現出如此激烈的态度。
這便不得不說,寫信的那個人很了解陳長生。
他或者她知道,陳長生必然要把唐三十六從那間祠堂裡接出來。
那麼不管國教對唐家的态度再如何溫和,隻要這件事情不會改變,終究他都要與唐家翻臉。
……
……
第825章
一張蒲團
既然遲早都會翻臉,何不從一開始便用最強硬的姿态去面對?
如果這是一盤棋局,松山軍府隻是随意落子,代表着離宮重新向整個大陸發出聲音。
落在汶水城的第二手便是勝負手,甚至可以說是生死手。
寫信的那人,就是要借唐三十六這件事情,讓陳長生擺出最強硬的态度。
這個态度是給唐家看的,但不是給唐家二爺看的。
雖說長房已經失勢,但唐家終究還是唐老太爺的唐家。
寫信的那人,賭的就是唐老太爺在國教最強硬的态度面前,會做出怎樣的決斷。
現在最大的問題在于,這些年唐家的情形已經證明,唐老太爺明顯支持二房,換句話說,在商行舟與陳長生師徒之間他已經做出了選擇,而且像唐老太爺這樣的人物又怎麼會因為國教的态度強硬而改變自己的态度?
……
……
在唐老太爺之前,國教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唐家二爺。
這位據說已經完全掌握唐家的中年人,毫無疑問是大陸最有權力的男人之一。
但在這座安靜的道殿外,他看上去就像個普通的中年人。
或者是因為從汶水主教今日面對他時并沒有像平日裡那般謙卑,更沒有什麼谄媚的表現。
主教似乎真的把他當做了一個想要拜見教宗陛下的普通中年信徒。
清晨時,三位國教巨頭與百騎入了汶水城。
其後不久,道殿裡傳出了很多聲音。
唐家二爺便是那時來到了石階前,表示要拜訪教宗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