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巧的手環屏幕上,在橫跨半個房間的監控巨屏上,它都用這種方式來宣告自己的存在。
面對巨大化的仿紙軟屏界面,羅南有些怔。這一刻他看到的不隻是閃光的界面,還包括在其幕後部分運轉原理。
“大号神經元”的結構,充滿了仿生學的味道,那麼作為神經細胞,其自然也會具有細胞體這一基本結構。
通過烏沉鎖鍊,羅南在“大樹”的枝桠和主幹交界處,現了這片區域。這裡正是海量電信号從繁茂枝桠上傳回,第一個彙聚之地。
在這裡,集成了羅南尚無法探知的功能,但最起碼是有分析篩選,轉碼編譯的作用,就像是一組處理器芯片,又或是輔助式的“副腦”,先将巨量的信号轉化,形成簡潔清晰、便于理解的東西,才真正傳回到中控系統,以及羅南的大腦之内。
這就避免了海量信息對大腦的傷害,真正實現了一個“外接神經元”不可思議作用。
這不是什麼奇幻式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的運轉機制。涉及到的精神與物質信号的轉換、人與機器的信息交互技術,無疑是讓人仰望。
這是地球科技所能達到的程度嗎?
羅南琢磨半晌,仍無所得,隻能把注意力放回到他能夠理解的界面上。
乍一看,仿紙軟屏的界面還是那個風格,但終究是有變化的。
羅南使用的界面,一向是非常清爽,選擇的應用不多。就像對仿紙軟屏,他一般隻用來上網、繪圖、看看電子書什麼的,沒有下載多餘的應用。
主界面的應用圖标,正好是8個,其中還包括了系統的時間、日曆、播放器、浏覽器和設置等五項基本功能。
羅南自己下了文件編輯器,表姐那一幫人逼着他下了一款市面流行的通訊軟件,最後,就是一直存在的繪圖軟件了。
這些應用圖标在豎排狀态下,正好是占了兩排,一排四個,布局一看即明。
可這時候,在巨大的屏幕上,羅南分明看到了一個新圖标。那是一組交錯的齒輪結構,若不是顔色不同,幾乎要和經典的設置圖标混淆。
而圖标的标識也很直接,就是齒輪二字。
這個……“外接神經元”還有自動下載app的功能?
羅南意念微動,之前試驗的意念傳感竟然還起作用,新的界面打開,出現在羅南面前的,卻是一組建築平面圖和立面圖
搭眼一看,羅南就确認,毫無疑問這就是“齒輪”的建築圖紙。
隻因為,這組圖紙的特色太鮮明了。
怪不得說是齒輪,整棟建築,可以目見的圓形空間,至少也在一百處以上,散見于七層樓體的各個位置。而從結構來看,也确實有一些門戶、玄關,設計成“齒條式”,隻從平面圖看,整棟建築,就像一座重型機械,各個部位,以齒輪傳動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構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奇妙而精緻。
在界面的左側,還有一列選項,此時幾乎全部變灰,均是不可選擇狀态,唯獨在最下面的那項,還充着飽滿的光澤。選項的名字也挺怪:
“觀景台……”
羅南無法理解。
正奇怪的時候,身後出聲響,羅南心神一動,巨屏界面隐去,中央控制室又恢複了不見五指的黑暗。
此時在他後方的謝俊平,不知是了什麼夢,手舞足蹈,卻渾不知自己是坐在一把椅子上,瞬間平衡盡失,椅倒人翻,摔了個結實。
“我靠……”
這一下竟把謝俊平徹底摔醒了,罵了一聲,伸手去捂頭,眼睛睜開,入目卻盡是黑暗。他明顯沒回過神來,在那兒嚷嚷:
“開燈!”
羅南用自己臨近關機的手環放出一點微光,有限地滿足謝俊平的願望。
這種地方,這種光線下,突兀的一點兒微光還有照出的面孔輪廓,那是真能吓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