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5頁)

那才是一切的開始。

要就是邏輯。

羅遠道的邏輯是古典的。他的“格式”論,就是一種類似于原始哲學的形态。他提倡自我格式、社會格式、天地格式的環環嵌套。

這種嵌套不是由外而内,由物質而精神;而是由内而外,由自我向整個宇宙拓展。

除了創立者,很難有人會喜歡這種理論。因為它把“我”以外的所有存在,都推進了因“我”而生的漩渦裡面,都變成了“我”的奴仆。

就是羅南,在“自我格式”上對爺爺言聽計從的他,在解釋“社會格式”的時候,也将學生、職員、技師、教士、政客的五級結構,有意無意地理解為“相對客觀的存在”。

将“社會格式”視為一組沒有現的公式、尚未明确的模型、某個人類社會的集體造物――這與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社會學理論,沒有本質區别,甚至還有所不如。

正如“七門全優”的莫鵬所講:标準在哪裡?

這個問題,羅南從爺爺的咆哮聲裡,聽到了一個明确而瘋狂的答案:

我的!統統都是我的!

我的學生、我的職員、我的技師、我的教士、我的政客!

自私自大到令人反胃;極端極緻到讓人抖。

可是排除掉那些不必要的情緒,羅南卻從中找到了一條完整而清晰的邏輯線索。

羅南翻動筆記本,頁面掀到牢獄建築那一張,也翻到魔符衍生的那一張,這是他在紙上留下的兩幅通靈圖。然後又翻回來。打開仿紙軟屏,切入繪圖軟件界面。

這裡應該還有一幅,28号晚上,他繪制的,仿佛渾濁河流般的第三幅通靈圖。

然而,裡面并沒有。

倒是長按打開軟件第二層界面,這裡真的像是漫過了一條渾濁的河水。

那麼是否可以這麼理解:通靈圖已經用這種方式加入?

通靈圖是由羅南親手所繪,他自然知道象征了什麼。渾濁的河水,就是“人面蛛”仗持的情緒濁流,是由無數人類的相應情緒彙集而成。

幾乎沒有人能擺脫這片昏暗的濁水,而在這條濁流中,人面蛛進行它的捕獵……

羅南盯着五層塔式結構,裡面密密麻麻的人像草圖,固然如紙牌般整齊排列,可莫名就很是礙眼。

他下意地抖動一下,就像過篩子。

頃刻間,界面上的“濁流”更為渾沌,仿佛一隻無形的巨手攪動。更重要的是,幾百幅“紙牌”沒有按照之前的界面功能,重新“洗牌”,而是四面散落,上面千百個人影,就像是翻船溺水的乘客,從五層格式塔裡傾倒出來,在濁流中掙紮、飄動、扭曲。

羅南平靜地看着這一切,得出相應結論:

“每個人都在情緒濁流中掙紮。

“簡單的描繪複刻,對社會格式不具意義。

“我以為将他們分類安置,其實毫無用處。

“真正有意義的……

他的視線投界面主體的五層格式塔,那裡面已經變得空空蕩蕩。

不,還有例外。

最下的學生層,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