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第2頁)

是巧合?

羅南不太相信,就算上升不到陰謀論的程度,也許是某種特殊吸引呢?

這種現象,很值得研究。

也正是因為羅南答應得太快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挺懷疑:

某人又想作妖?頂着章瑩瑩狐疑的眼神,羅南呵呵一笑,很好心地提醒她:“武皇陛下好像知道那家夥是誰,你不去問問?”

“這個……”明明是章瑩瑩先提出來的,此時卻有點兒猶豫。

“去呀去呀!”

“帶個好消息回來。”

“最好把方片k的選項否決掉。”

“别忘了在萬裡之外給你操心的朋友啊!”

不待羅南再勸,朋友群裡的那幫家夥,已經紛紛有小手從喉嚨裡扒拉出來,要拽着章瑩瑩去找武皇陛下,以緩解好奇心帶來的饑渴感。

“老闆不想說的話,找她有什麼用?”

話是這麼說,章瑩瑩還是忍耐不住,撓了撓被海水打濕的頭發,三兩步鑽到後面船艙裡去。

剛進艙門,她猛又回頭,盯住羅南:“我怎麼就不放心呢,千萬别折騰,ok?”

羅南很無辜地看她:這都是什麼話!

明明是武皇陛下安排的。

羅南一派坦然的态度,多多少少還有點兒迷惑性,再加上高漲的好奇心驅動,章瑩瑩最終還是去找自家老闆了。

前甲闆上隻剩下羅南和蒙沖。

後者在未被問詢的時候,便保持着靜默,如同一座雕塑,就算是大浪拍上來,也紋絲不動,除了偶爾閃爍紅光的身軀,再沒有任何招眼的地方。

羅南不說喜歡,但更習慣這樣的氛圍。他眯起眼睛,感應開始聚焦,指向陰沉天空中、雲層深處。

那裡,“雲母”的特殊架構,正播散開來,覆蓋了越來越廣闊的雲層區域,也與海裡的巨量生靈,形成了更為密切的“雙向”聯系。

羅南的實驗,為什麼要轉到海上來?

因為隻有在與大量生靈高頻、密集、重複的“聯系”中,已經觸碰到原型生命層基質構形邊緣的“雲母”,才有進一步自我改造的空間。

這也是幻想種實現“躍升”的基礎。

參考幻想學派的理論和資料,羅南知道他該做些什麼:穩穩扣住“超構形”理論的基石,不急于謀求高端的結果,而是在物質基礎層面進行設計、逐級演化、廣泛觀察和篩選。

羅南此前做得很到位,憑借半殘的雲端生物腦陣列,一步步推導演化磁光雲母的基本結構,并形成“雲母”這種階段性成果。

但再往下走,特别是在觀察和篩選上,要想保證實驗環境,拿到足夠的基礎數據,真不是容易的事。

“磁光雲母”作為幻想種,其理想成長環境,是億萬高等智慧生命的的集體幻想和信念投射。就算這些基礎工作,已經由高度概括的構形做了一些替代,可需求就是需求,不可能完全替換掉。

單憑沙灘上那幾十号人,實在不足以支撐起必要的環境條件。

若把實驗放在蒂城那樣的超級大都市,人口當然要更密集,但羅南實在不好意思在普通人身上做這種危險性未知的試驗。

而且,現代人多數心緒複雜多變,思維輕而不厚,對一個初生的“雲母”來說,真未必是好的資糧。把實驗挪到海上,海洋物種平均心智水平,當然比大都市差了不止一截。可作為地球最大的統一生物鍊,在大量畸變種的強悍**本能基礎上,進行“實驗室型”的理想化梳理整頓,基本是說得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