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頁)

  賈東文專項是陶瓷,并不代表他不熟悉玉器,更何況這是一枚大開門的戰國龍形佩。在他看來,所謂衛景瑗制作用壺十有八九是噱頭,這枚戰國龍形佩才是真正值得收藏的物件。

  “很不錯?”羅查理看了片刻,這枚玉佩在燈光和黃綢的映襯下,顯得溫潤端莊,微黃中透着絲絲綠意,他扭頭問道。

  “戰國龍形玉佩,傳世玉,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所佩戴的玉器。”賈東文介紹很簡潔。

  羅查理雖然不太懂這些,但也知道戰國時期王公貴族佩戴的傳世玉的貴重,點點頭,笑着說道,“還有這好東西?呵呵,我對即将看到的茶具忽然有些好奇了。”

  鄭胖子昨天晚上和田嬸春風二度,起得很晚,得知他們到了,匆忙趕過來,很熱情的招呼大家,圍着石桌坐下。

  “胖子,不扯閑篇,羅公子很忙,看東西吧!”等孫瑞欣送上茶水,林嘉義開門見山。

  “來了來了!”還沒等鄭胖子回答,盧燦從後面端出一個大茶盤,上面放置的正是一壺八杯,組合看起來很醒目,因為它們要比普通茶具要大兩号。

  盧燦将茶具安放在石桌的正中間,自己抽過來一張椅子,擠在鄭胖子的身邊坐下。

  賈東文見到這套茶具,眉頭皺了起來。這套東西品相有怪,但壺型和質感,卻似乎沒問題。他從長袍口袋中掏出鑒寶三件套:手套、手電和五十倍的放大鏡。

  “賈老,您請!”雖然從見面開始,羅查理就顯得很平和,但這種平和卻透着骨子裡的驕傲——他從不主動和外人說話,對象都是自己人。

  賈東文對鄭胖子和盧燦示意自己想要上手,見兩人點頭後,才戴起手套。

  這老頭一上手,盧燦便意識到這老頭确實有水平——他先看杯子。

  這裡面很有講究,一套茶具,最容易作假的并非壺具,而是杯具。

  因為鑒定者的注意力往往都會集中在大件也就是茶壺上,茶壺如果是真的,那麼杯子的鑒定會自然而然放松一些。因此,在茶具作假方面,壺真杯假的例子有不少。另外一點則是,杯子容易淬,而茶壺的保存相對會更用心一些,售賣者為了湊成一套,不得不用其它杯子填補,這也是壺真杯假的另一個原因。

  當然,這些都是三十年後的經驗,那時假貨橫行。可是這老頭,現如今就已經掌握這套鑒定茶具的流程,可見他的水平相當厲害。

  杯子是白陶杯,底部有數字款。賈東文用戴手套的手執住杯壁,沒帶手套的左手指腹輕輕搓揉杯子底部,眼睛微眯,純粹是用手感來體會。

  這同樣需要多年的經驗才能感知各個時代陶瓷原料的不同觸覺,不是一般鑒定師所能掌握的。

  八個杯子他都看了一遍,其中兩個他還用放大鏡仔細觀看——這兩個杯子口沿有沖,很适合觀察陶胎。

  茶杯看完已經半個小時過去,這期間大家都不敢高聲說話,等他放下最後一個杯子時,才對羅查理點點頭,示意這杯子是真貨。

  真貨也隻是說時間到代,并不代表這東西的曆史也對。

  他終于将手伸向茶壺,所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茶壺蓋上系住的繩子解開。

  從壺蓋、内壁、壺嘴、兩側的壁畫、壺底甚至壺柄,或用放大鏡,或用手電筒,都仔仔細細的察看了一遍,最後在底款部位,足足看了五分鐘。

  賈東文不得不承認,這套茶具雖然有些奇怪,但确實到代,是明清時代的老東西。

  “東西不錯……”賈東文摘下手套,對羅查理點點頭。

  羅查理終于輕松下來,隻要東西對,老爺子肯定會喜歡——這是日常用壺中的“大器”,還真的很少見。

  “喝茶喝茶!”聽到這老頭說東西對,同時松了口氣的還有鄭胖子——雖然相信盧燦前天所說的,但畢竟還有些心虛。

  盧燦也露出笑容,這個結論意味着這趟買賣沒跑了。

  可賈東文接下來的話,讓他有些不滿。

  “民窯精品……”賈東文繼續說道。

  這就有問題了,在陶瓷古董中,大家都知道民窯即便是精品,在價值上也要差官窯一大截。為了賣個好價錢,盧燦不得不發話。

  “老先生,我看好官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