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的有不少人看到他的作品後,非常喜歡,主動向盆中扔進大額鈔票。
這種無聲的交易方式,因此也逐漸流傳開來,成為南邊特有的席攤售賣。
沒想到這位售賣古玩的竟然也擺上席攤,不知道他的東西真不真?胃口有多大?
走近之後,盧燦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也是席攤?
感情貨主也怕麻煩,怕購買者一緬元一緬元的往上加,他已經在每件貨品下都貼了标價。這家夥,隻是想用席攤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東西是一口價,概不還價而已。
席攤的主人,年歲并不大,二十出頭。其打扮舉止與普通南邊青年差别很大,短袖T恤還印着鳄魚标記,下身打着皮帶的正裝短褲,腳上穿的是香江流行的×型涼皮鞋。
這應該是位見過世面的,或者說出過國的南邊富家子弟。
“勒系香江人?”盧氏爺孫剛到他的鋪子面前,這位年輕人便搶先操着一口憋足的粵語和兩人打招呼。
呃,合着這位完全不懂席攤的買賣規則,他竟然主動和顧客聊天?難怪他的攤位面前沒什麼人,感情是位客串的攤主。
“留學剛回來?”老爺子目光如炬,很快從他的衣着還有行為上判定這個年輕人确确實實是個生意菜鳥,不由得對他攤位上的東西有了濃厚的興趣——這類人擺攤基本都是為了處理這些他認為用不着的“廢物”,好東西真東西多。
“哇哦,你怎麼知道的?”一口流利的倫敦腔,從這年輕人嘴中冒出,表情有點誇張。看其模樣,應該在英國居住很長時間,歐美那種表情手勢,他學了不少。
“喏,你的皮帶暴露了你。”盧燦同樣一口順溜的英語,指了指他的腰帶。
英國奢侈品牌巴寶莉可不僅有風衣,其男士皮具系列同樣曆史悠久,但巴寶莉的皮帶,在亞洲目前還沒有銷售,隻有英國本土有售。老爺子畢竟同樣從事奢侈品行業,對這方面信息較為關注,應該是通過這一點确定他的身份的。
“哇哦,你的英語口語很流利,你也去過英國?”見盧燦英語流利,這位攤主立即将興趣從老爺子那轉到他的身上,很自來熟的問道。
“嗨,别忘了,英國可是香江的宗主國。”
“哦,也對,香江會英語的人很多,我在十來歲的那年,曾經和我父母在香江住過一段時間,後來,我們全家,去了英國。”那年輕人攤攤手,說着自己為什麼會簡單的粵語。
東南亞的很多人家都以香江為跳闆,獲得香江居民身份證後再移民英國或者澳洲。這位阿爾達·汗一家估計也是這麼幹的。
哦,這個年輕人叫阿爾達·汗,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知道,他是穆斯林,而且他的家族在南邊穆斯林中的地位還不低——隻有地位尊崇的穆斯林領袖才可以在姓名中帶有“汗”字。
阿爾達汗的祖上也是中原人,回族。在國外多年,這位阿爾達汗已經基本不會漢語了。
南邊的回民不少,大多數是清末時,滇省回民起義遭到左宗棠的殘酷鎮壓後,逃到南邊生根的。
這位阿爾達汗的祖上應該是當時起義軍的領袖人物之一,到南邊後很快融入當地穆斯林,并成為領導者。
盧燦已經從席子上十四件古玩上發現端倪——雖然一邊和阿爾達汗聊天,他依舊沒忘記用目光掃視面前的這些東西。
不要認為清末起義軍總是正義的,那些人同樣也搶劫。這些古玩應該就是阿爾達汗的祖先從滇省富戶或者官員家中搶來的。南方家族喜歡定做瓷器,盧燦已經從兩件瓷器的底款上發現屬于不同家族的标記。這就是搶劫的證據。
盧燦目測,其中有幾件相當不錯。
老爺子已經将這些東西看了一遍,看他神色,也應該挺滿意的。
“你怎麼不待在倫敦?這次是回鄉探親?”盧燦想要側面打探這些東西的來曆。
“我馬上要從劍橋畢業,回去就得參加畢業論文答辯。”阿爾達汗無奈的揚揚手說道,“臘戌是我家,這邊依舊有一位叔祖不願意去倫敦。他沒有後人,住在穆斯林養老院中。上周他去世了,可我父母沒時間回來。喏……這不,讓我回來協助養老院辦理他的後事。”
“這些東西都是他書房中的擺設,應該是古玩吧。”
他再度聳聳肩,很無奈的說道,“我無法帶它們去倫敦,因此便想賣掉,可是……臘戌太窮了,我已經擺了三天攤位,沒有一位願意出手的。”
華夏古玩無人問津,這種情況也隻會發生在七十年代末。再過幾年,華夏文物的價值在東瀛人的推動下,開始直線上升,到了九十年代末,内陸人接力,華夏文物的價值再度飙升,一直會達到駭人聽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