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5頁)

  其二是這幅畫的構圖很簡單,天空、烏雲、飛鳥,這些素材基本被用爛;

  第三自然是格哈德裡希特的畫風尚未完全成熟,略帶青澀。

  但盧燦知道,在2013年的一次佳士得拍賣會上,一幅格哈德裡希特的作品被炒到八千萬歐元的高價位。當然,這幅作品肯定達不到如此價格,但四五百萬歐元還是小菜。

  見盧燦的态度堅決,許胖子也無所謂,反正這幅畫不值錢。

  他點點頭說道,“行,我稍後幫你問問,這幅畫是哪位同學的,如果他願意出手,再讓他到你的茶室去談。”

  許家耀與盧燦還不是很熟,對他也不太了解,不過他依舊熱心的介紹道,“你要是研究歐美當代油畫,我建議你多跑跑摩羅街。上摩羅街新開了家歐美當代畫廊,我去逛過,作品不錯。可惜,那裡生意很慘。”

  說完他自己先笑了,“也不知老闆是不是豬腦?跑到香江開歐洲油畫畫廊?香江本土油畫家都快要要飯去了,能賣出歐洲當代油畫?”

  他還真的沒說錯,香江油畫家快活不下去了,稍微出色點的,基本都外逃至歐洲求生存。

  這就是香江文藝品交易的現狀——當代油畫不吃香。

  此時,哪能想到二三十年後,香江藝術品交易的盛景——香江被譽為全球藝術品交易“第三極”,這還真不是吹牛,其中非常重要的版塊就是近現代及當代油畫的拍賣與銷售。

  那時,内陸的很多油畫家活不下去,都選擇去香江讨生活。

  呵呵,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還真沒錯。

  三人圍着這幅東德畫家的作品面前,愉悅的讨論着東歐畫派現在頗具影響力的幾位畫家,其中,蘇俄現存的幾位大師,最受許家耀的追捧。

  突然,不遠處傳來一陣喧鬧,打破三人的雅興。

  “不……我不……不認為……這幅畫的作者是米……米勒。”說話者有些口吃,但異常堅決,聲音也很高昂。

  “咦,羅大偉這是和誰争執呢?”許胖子很快認出口吃之人,很吃驚。

  隔着兩排,七八個人圍着一張桌子。正在大聲說話的學生,盧燦也認識,藝術系大三的高才生羅大偉。這人學習能力一流,絕對算得上大三藝術系前三的角色,但有些口吃。

  “那你認為這幅作品的作者是誰?”和他争執的人開口了,聲音也提高了不少。

  正是本次活動的組織者,汪明旭。

  呵呵,一位是曆史系的明星,一位是藝術系的驕子,兩人怎麼對上了?

  “走,我們去看看。”許胖子拉着許家耀,對盧燦招呼一聲,就圍過去看熱鬧。

  三人抵達外圍,此時人已經多起來了。

  羅大偉雖然口吃,但仍舊在竭力的論證自己的觀點。

  “米……米雷的畫風嚴……嚴謹,細膩,善于着……着色和細節描寫,色……色彩豐富,照片感很強。”羅大偉又指了指這幅畫,繼續說道,“這……這幅畫雖……雖然同樣着……着色細膩,人物表情生動,但……它依舊是幅英……英國學院派畫風,并……并沒有照片感。所以,一……一定不是米雷的作品。”

  已經有人在打聽原委,盧燦稍一聽就明白了。

  這是一幅沒有署名的油畫,畫作的擁有同學,請汪明旭幫自己鑒定。汪明旭認為,這幅畫的作者應該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畫家,拉斐爾前派大師米雷。

  剛好羅大偉經過這裡,一口否定汪明旭的鑒定。

  這不,倆人争執起來。

  盧燦原本站在外圍,可兩位中大驕子的争鬥,吸引太多人的圍觀,慢慢的,他被擠進桌子旁。

  桌上擺放着一張36CMx48CM的直立畫作。

  畫面主體為一大一小的兩位衣衫褴褛的女子,兩人牽手,站在洶湧的水面上,衣襟被風吹動,微微飄揚。一道暈散開來的金黃色的光線,從畫幅的邊角,斜射下來,照在兩人的身上。兩人都仰着頭,那位成年女人眼睛微閉,神色極其安詳和享受,那位女孩,則睜大眼睛,湛藍色的瞳仁充滿好奇與希望,似乎想要追尋這書光芒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