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北上,這資源,您隻能通過二手或者三手拿到。其中差價有多少,您比我更清楚。”盧燦站住腳步,很認真的說道。
他确實是認真的,從未有過的認真。
上輩子,他從馬老師那裡了解過海黃的曆史。
解放後,國家百廢待舉,首先解決溫飽問題,加上頻頻的政治運動,全國是不會有人有心思去光顧海黃的驚世之美的。
即使有這個眼光和雅興,也會被扣上“小資情調”、“古老的”帽子加以清洗、破除的。
在故鄉瓊州,黃花梨除了在明中後期至清前期,被大量采運出島,用于制作家具外,其餘大部分則留在島上自産自銷。
名動明清兩朝的海黃,在解放後三十年,隻有以下七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用途。
一、碾成碎料做香料出口東南亞,和橡膠等戰略物資一樣,能換取緊缺的外彙;
二、作為中藥材,被藥材公司收購,流向全國各中藥材基地和藥材廠,如安國、亳州、玉林等地;
三、作農具;
四、打造一些有時代特色的家具,如躺椅、折疊椅、矮腳凳、長凳;
五、建房木料;
六、粗糙的工藝品;
七、燒火柴薪。
在馬老師搖頭歎息說完這番話,盧燦自己也去收集一些資料,越看越驚心。
在八零年,海口藥材公司收購海黃,工牌價格是八分至一角錢一斤。這可是真正的國家定價哦,而且是以藥材标準制定的價格。
如果是按照木材定價,價格更是低得離譜。
《瓊山縣志》記載:“1976年調查,永興、遵潭、龍橋、石山、龍塘、十字路、美安七個公社有海南黃花梨27500株。
(以上資料取自于1999年出版的《瓊山縣志》)
這些海黃,二十年時間,被砍伐一空。
想想後世那昂貴的價格,有着“木中皇帝”的美譽,盧燦怎麼着也想要插一腳。
想要提前保護嗎?還真不是!他就想提前圈一批海黃!
他早就想和鄭光榮說這件事,今天剛好,提到這塊。
“鄭叔,我們都是商人,我們看到的是利潤,而不是恩怨。”
盧燦今天既然把話挑明,他便想說服鄭光榮,和自己一道,成立一家木材銷售公司,專門用來囤積海黃。最好在瓊州圈上一片山林,那可就成了真正的聚寶盆。
“您仔細想一想,我們現在用白菜價,圈一批海黃,不用說做家具,隻要放上幾年,那增值空間,遠比股票來得快。”
“何必拒絕這種發财機會呢?”
“堂伯既然來香江探親,他肯定也抱着投靠您的想法。”
“您如果心底有疙瘩,可以讓他去負責這家木材公司,替你去瓊州圈地買木頭啊。”
鄭光榮深深的看了盧燦一眼,邁步向前走去,“讓我考慮考慮。”
他其實,已經被盧燦說服,隻是心底的那根刺,紮的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