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7頁)

  單個都沒問題,但配合神情,這就有些不協調。

  盧燦精于玉器,對佛造像的神情及手勢,自然不會陌生。佛祖的拈花指(智吉祥印),是心得指,是佛祖有所悟時,才會捏出的指型。因此,拈花指佛造像,面部表情一定是愉悅或者慈祥。

  像這尊佛像的肅穆表情,一般會配合“與願印”或者缽印。

  另外,這個台座也有些問題。

  在佛造像中,有規定的台座形式,胡亂雕刻,是萬萬不可的。

  佛造像主要的台座形式有佛台、蓮花座、鳥獸座、磐石座、蒲團座這幾大類。涉及到佛陀的台座,最常見的隻有三種——金剛座、蓮花座、須彌座。

  但這裡竟然用的是生靈座——底座盤繞成圈狀,看似蒲團,其實是一條無尾蟒。

  生靈座也是佛造像台座之一,但往往用在金剛、護法等菩薩佛像,他們将一些象征邪魔或異教的鬼怪踩在腳下。

  這種台座,絕不可能用在佛陀的造像上。

  佛造像師傅竟然犯這種錯誤?盧燦不解。

  “盧少爺,你在看什麼?”見盧燦看了很久,梅生上來問道。

  盧燦摸摸下巴,對梅生說道,“梅哥,這尊佛像,不是伯父專門請的吧。”

第124章

佛像之藏

  回程的車中,這尊佛造像,被盧燦擺放在後座上。

  梅生的母親,一聽說這尊佛像造型有問題,立即讓梅生,趕緊去清理寺請僧人來家中看看。清理寺的僧人,一眼就看出這尊佛像有問題。

  梅母想要捐贈給寺廟,那僧人連連搖頭,最後還是梅生布施了五百緬币,僧人才樂滋滋的捧着銅缽離開。

  這尊佛造像,用材不錯,紫檀老料,毀了可惜。盧燦用一萬錢買下來,準備帶回香江,讓鄭光榮看看,怎麼廢物利用。

  盧燦還真不是為了淘寶,糊弄自己的新下屬。

  買下它,就是因為奇怪——這尊佛造像的雕刻技術非常成熟,其風格特征,有着明顯的明代佛造像特點——刀法圓潤,佛像眉毛細長,手臂修長,遠非唐宋或者清代佛像的那種臃腫美。

  看其手法,應該是大師制作,怎麼會犯這種錯誤?

  盧燦本能的覺得,這尊佛像有秘密。

  回到小院子,楊坤還沒回來——上午邱百齡兄妹來邀請盧燦,結果誤中副車,楊坤沒啥事,跟着他們一起出門當義務導遊。

  這小子,怕是對新加坡富家小姐,有點想法。

  “來,搭把手,幫我把這東西搬到房間,我要琢磨琢磨。”

  盧燦對潘雲耕招招手,兩人合力,将這座含底座高八十公分的佛造像,擡到盧燦的房間。既然是臆造的佛像,盧燦自然不會客氣,直接将它平放在地上。

  “盧少,我感覺這佛像和底座,似乎不是一個整體的。剛才我在搬動時,感覺底座有點輕微晃動。”潘雲耕踢踢台座,說道。

  盧燦剛才擡的是佛頭位置,沒感覺。

  “哦?是嗎?”盧燦圍着佛造像轉一圈,用手掰掰下面的無尾蟒台座,感覺确實有點輕微晃動,看來還真是二接頭的組裝貨。

  佛造像二接頭有三種方式,一種是上楔下孔模式,另一種是螺旋式,最次的一種是純粹的木膠粘合。

  上楔下孔模式最難,非常考校雕刻師的“對位”眼光和“契合”手藝。如果再配合木膠粘合,上下渾然一體,非常難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