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燦用兩根手指輕輕搓揉被磨損的書角,感覺象硬黃紙!
唐代人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豔美的優點,這就是硬黃紙。是唐朝較名貴的藝術加工紙,經常被用來寫經和摹寫古帖。
台島故宮所收藏的唐代官摹王羲之《蘭亭序》,就是使用的硬黃紙,而且是“響拓”。
何謂響拓?說白了,就是蒙紙于原作上,雙勾填墨,故最能接近原作。
盧燦将一張書頁立起來,對着初升起來的太陽,照了照,呈現半透明的狀态。
這就是唐代硬黃紙!
有些書頁已經很脆,類似被風幹的楓樹葉,稍不留心就會撕下一大片,盧燦根本就不敢發力,輕輕翻動幾頁,然後又端起來,打開中部看了一眼。
這次看的是墨色。
雖然曆經千年,墨色依舊沉郁,并沒有散色和暈色出現,這是宋代之前的松煙墨。松煙墨被發明于漢代,盛行于隋唐,沒落于宋代,被宋代的油煙墨所取代。
并非松煙墨不好,相反,松煙墨很好,但為什麼會被取代呢?
兩個原因:其一,松煙墨的重要産地為易縣,位于冀省境内,當時被遼國占據;第二就是人們的審美觀念改變——宋代書畫不再以濃墨重彩為美,更講究輕盈飄逸,輕描淡寫。
因此,墨色墨迹很重的松煙墨,在宋代,逐漸沒落。
看完這三項,盧燦已經笃定,這就是制作于唐末五代時期,并被藏于敦煌千佛洞的《八陽神咒經》原本!
紙壽千年,曆經一千多年,這些紙張竟然還能如此完美的将墨色、筆迹、經書内容,如實的展現在自己的面前!
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偉大奇迹!
現在竟然流落到二手市場的小攤位上,被人随意丢棄翻弄!
不應該的!
它應該被高高的供奉在佛院中,享受無數信衆的香火!
盧燦心底如同被人揪了一把,隐隐作痛。
将這本書放好,他拿起另外一本。這本保存的要好一些,起碼在書角破損上,要輕得多。同樣的鑒定過程,他得出,這本經書也是來自敦煌!
隻不過,這本書的經書内容及名稱,他沒見過——中華佛經名錄足有數千,他不可能記住所有。
“這兩本書我要了,什麼價位?”盧燦将這兩本書疊好,問道。
隔壁攤位的那位青年,洋洋得意的對攤主說道,“怎麼樣?我猜得沒錯吧,我就知道他會買的。剛才我就聽到,他是書籍收藏愛好者,又是東方人,見到這兩本來自故鄉的書籍,一定會出手的!稍後你茶點你請!”
盧燦聽得滿頭黑線!合着你兩位拿我是否買書開賭局呢?
他正準備再問一遍,那隔壁的熱心攤主,再次替朋友說話,“十英鎊一本,沒占你便宜,這書是他祖父傳下來的。最近他整理祖父遺物時翻出來的,有很多年了!”
這哥們,典型的話痨!
“能告訴我們,這是什麼書嗎?我看不懂東方漢字。”那攤主截止到現在,一個字沒說,話全被他朋友說了。他坐在那裡心安理得,似乎并不排斥朋友的自作主張。
這對好基友,一動一靜,還真是絕配。
盧燦對他倆笑笑,“這是來自東方的佛經,确實有些年頭。”
“哦?是麼?我對神秘的東方、古怪的漢字,有着莫名的景仰!聽說那裡有龍,還有宏大的城牆,有巨大的宮殿,還有美麗而善良的東方姑娘……我最喜歡東方姑娘的溫婉柔順,哪像現在的英格蘭女人,驕傲的像隻公雞……”
盧燦算是見識了,這家夥,話是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