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1頁)

  “福老看出這是出自何人之手了?”盧燦将玉壺春瓶放好,坐直之後才問道。

  “不出意外,應該是方廷輝,我師門的一位前輩。”

  福老指了指那條鋸齒金魚說道,“方廷輝前輩的魚藻堪稱一絕,特點就是尾翼寬闊,魚齒尾翼都為鋸齒狀,模樣兇惡,很好辨認。”

  方廷輝?這人盧燦還真的知道。上輩子瓷版畫曾經掀起一陣收藏熱,方廷輝、王順發等清代藝人的瓷版畫,非常受追捧。

  方廷輝活躍于光緒年間,以魚藻瓷畫見長,兼攻瓷器。所畫金魚,尾翼寬闊,作鋸齒狀,盧燦見過不止一次。當時盧燦鑒定這件瓷瓶時,沒有往瓷闆畫匠人這方面想。

  沒想到方廷輝竟然是明鬼派傳人。

  “師傅,我們的師門……”

  奎榮老實,不意味着沒有好奇心,他也是第一次聽老師提到師門傳承。

  “你也坐下。”福老拍拍身邊的沙發示意道。

  老先生朝盧燦笑笑,“盧少也聽聽?”

  也不知是要趕盧燦離開,還是真心邀請?盧燦裝着聽不明白,好奇的擺正姿勢,“好啊!剛好長長見識。”

  奎榮的媳婦,送來一壺茶,盧燦主動給三人倒上。

  “阿榮,我們這一門,源自上古時期。”

  “啊?!”老先生的第一句話,就吓了奎榮一跳,上古時期?這麼久遠。

  福老揮揮手示意他别一驚一乍的,“不過是個曆史罷了,你把它當個小故事聽聽就行,和我們其實沒什麼關系。”

  這是老先生的真實态度。明鬼派的前身,就是個故事。

  鄧陵氏之墨親傳弟子苦獲南遷之後,墨家全面衰敗。很快,内部分為兩大主要支脈:法宗和術宗,法宗為主,術宗為輔。

  墨門術宗,以術求生;墨門法宗,以術求勝,兩者截然不同。

  法宗一心想要重回朝堂,重振墨家思想,為此,他們不惜支持唐末浙東裘甫起義、宋代王小波起義,唐宋以來活躍在南方的白蓮教,也有着他們的身影。

  可惜,無一成功。

  在王小波起義之後,付出巨大犧牲的術宗,終于和法宗鬧翻。借助元人入侵中原之際,術宗宗主趙友欽(此人是宋王室之後,宋末元初著名科學家)帶領兩名弟子,南遷莆田。

  術宗南遷,為區别法宗,改名“明玉宗”,而法宗徹底潛入地下,被稱為“明鬼宗”。

  “明玉?”盧燦念叨一句,明鬼派他知道,但什麼明玉,真沒聽說過,連師門的記錄上也沒有。不過很快,福老給他解惑。

  “我明玉一門,因為宗主為宋代藩王後裔,元人追殺甚烈。趙祖師潛蹤隐迹,隐身道門,浪迹江湖。即便這樣,趙宗主和他的大弟子趙毅先,先後遇害,隻剩下明玉二代宗主陳緻虛祖師。”

  “陳緻虛祖師為求避禍,投身到當時頗受元庭重視的全真門下,法号上陽子,終于躲過一劫。”

  盧燦真的驚到了!明鬼派還出了這兩個傑出人物?

  奎榮不懂中原曆史,盧燦精通啊。

  無論是趙友欽還是上陽子陳緻虛,都算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趙友欽被稱為中國古代光學物理第一人。盧燦這一刻明白,難怪趙友欽的小孔成像實驗,與墨子的小孔成像,一脈相承,原來他本就是墨家弟子。

  陳緻虛更是全真北宗有數的内丹理論家,全真教南北合流的推動者。

  “這麼說來,明……明玉門,應該屬于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