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頁)

  “這麼說來,明……明玉門,應該屬于道脈?”

  盧燦想不明白,究竟是墨家傳人占據全真,還是全真道門同化墨家後備。

  福老搖搖頭,否定盧燦的說法,“都不是,明玉一宗始終獨立,不過是變成隐門而已。陳緻虛祖師在上全真之後,下山收了一名弟子,以續墨家術宗傳承,與道家無關。”

  隐門,就是不出世的門派,或者不對外宣稱的門派,玖寶閣就屬于隐門。福老連這都說出來,也是想借此機會讓盧燦明白。

  “那後來為何轉向鑒定和……”盧燦指了指那件玉壺春瓶,示意作僞。

  福老呵呵一笑,“你忘了術宗最大的本領是什麼?”

  盧燦摸摸眉角有些尴尬,是啊,墨家最擅長的就是手工!他們成為隐門之後,因生存需要,學習琢玉、制瓷、作畫,太正常不過。

  “這位方廷輝老先生,是您的師門前輩?”盧燦又問道。

  “嗯。算是師叔祖!”

  他感慨的再度拿起這件瓷器,摸摸上面的黃釉。

  “明玉一門,時代單傳,但到了太師祖馬慶雲先生這裡時,情況有些變化。”

  馬慶雲?這人盧燦也有所耳聞,活躍于鹹豐同治年間,有名的制瓷大師,本人還是水墨山水的畫師。他創造性的将水墨寫意畫的意境,融入到瓷畫當中。

  另外,中華文化圈中流行的年畫中的大頭細身胖娃娃形象,就是馬慶雲的首創。一直傳承百年,甚至後世動畫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中的形象,都是仿制他的作品而來。

  “太師祖馬慶雲開一派之先,收了三名隐門弟子。”

  “這三人可能盧少你都聽過名字。”福老笑着說道,“雕瓷大師王炳榮、我師祖書畫收藏大師陸心源,還有就是……”

  他指了指這件瓷器,“制瓷大師方廷輝。”

  我草!盧燦嘴唇有點幹!這明玉宗也太牛氣!哪像自己所在的玖寶閣,籍籍無名。

  方廷輝剛才已經介紹過,這剩下兩人,在當時都是赫赫有名之輩。

  王炳榮,活躍于清同治光緒年間,與晚清著名雕瓷家陳國治齊名,兩大瓷雕家之一。他的瓷雕仿制品,天下一絕。後世内陸每逢他的作品上拍,落槌價不會低于百萬。

  《飲流齋說瓷》對此有所記載,“雕瓷巧者有陳國治、王炳榮所作作品,精細中饒有畫意,瓷、畫、藝三者皆佳。”

  陸心源同樣很牛!

  清末著名的四大藏書家之一、官至閩省鹽運使,富收藏,精金石之學。

  鹹豐九年己舉人,築“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三樓藏書,藏書達15萬多卷。可惜,陸心源死後,他的兒子不争氣,1906年陸樹藩将大量藏書賣給東瀛岩崎彌之助的靜嘉堂文庫。

  岩崎彌之助是誰?

  東瀛“第一财閥”三菱集團創始人之一,他哥哥就是岩崎彌太郎!

  “那您老的師傅?”盧燦早已經收起先前那點看不起明鬼派的心思,對方的底蘊,絕對比玖寶閣深厚。

  “先師馬複興,盧少可能沒聽過。他最早是陸家傭人,在十萬藏書樓幫忙整理書籍。一次偶然機會,陸祖師想要尋找一件古本,其他人皆不知,唯有我師記得編号。”

  “從此,先師馬複興入了祖師的法眼,跟着他學鑒定和書籍收藏。”

  前清時期,馬複興這名字盧燦聽說過一位,可那是瓷版畫大師,沒聽說書籍收藏和鑒定啊?盧燦想了想,問道,“馬師是不是也精通瓷畫?”

  “咦?盧少還真的聽過?”這讓福伯很意外。

  馬複興在陸心源去世後不久,就離開陸家,又去尋找王炳榮和方廷輝學雕瓷、制瓷。故此,他對瓷器也頗為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