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民族情感因素,這位老者的成長曆程,非常令人崇敬。他可沒有名師,全是在吃藥打眼的經曆中,成為鑒定大師的。
“哦?難不成,你也是随長輩來參加品瓷會的?”
盧燦的回答,讓坂本五郎誤會了什麼,從他的嘴中,冒出一句“品瓷會”。
品瓷會?應該是品鑒瓷器的一次行業聚會,盧燦還真沒聽說過。
能邀請坂本五郎這種級别的收藏大咖參加,這個品瓷會,頓時勾起盧燦的興趣。
……
送走坂本五郎一行,楚臣回身,目光在丁一忠身上掃過,然後落在盧燦的臉上,笑着伸手邀請道,“盧老弟,出自是虎門盧?還是新會盧?”
他在香江長大,對那邊的情況很熟悉,能帶保镖出門的,必定是哪家少爺。
盧?香江出名的盧家一共有兩戶,恰好這兩戶都做珠寶生意。
一戶自然是納徳軒的東家盧嘉錫,因為祖籍新會,港媒又稱“新會盧”。
另一戶盧家,同樣曆史淵源很深厚,盧家骢創辦的富恒珠寶行在香江也頗有名氣,因祖籍虎門,港人稱之為“虎門盧”。
兩戶盧家都有傑出的年輕子弟,他實在猜不出來,故此,楚臣才會如此問話。
盧燦拱拱手,“家族盧嘉錫,恬為新會盧家後人。”
“哦……”楚臣拉長聲調,伸手與盧燦正式認識,“原來是納徳軒的少東家,我說眼力這麼精準,一眼就将那塊子岡玉牌挑出來。”
“盧少東看來已得盧教授的真傳,深通鑒定之道。難怪能從法國運回二百多件圓明遺寶!功德無量啊!”
說到這,楚臣的态度很正式,對盧燦拱手緻敬。
盧燦慌忙還禮。
這是怎麼說的?自己在台島竟然這麼有名?
兩人上二樓之際,經楚臣簡單介紹之後才明白,自己在台島很有名,比在香江還有名!
事情的因由還是那兩次從法國運回來的圓明園遺寶。
香江的媒體報道後,台島媒體随即轉載。
相比香江人對中華文化圈認同感逐漸淡漠,台島一直自诩中華傳統文化的正宗!而且此時,還有很多傳統的老文人尚且在世,他們在台島政治圈中的影響力非常大。此事一經報道,随即在台島引發巨大的輿論狂潮。
贊譽者自然數不勝數,還有很多人從盧燦的做法中得到啟發——是不是可以聯合政府和民間的力量,趁着中華文物價值不高的時候,贖買一批回來?
這種議論,以台北故宮博物館最為積極,蔣複璁老先生更在報章上大力倡儀,“或官或民、或公或私,均應向盧氏學習,此乃拾遺補缺的絕佳良機!”
聽他說完,盧燦有些傻眼!
這位老先生怎麼想的?也許心是好的,但這種事情,隻能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您真當那幫歐美人是傻蛋?您這麼一呼籲,全球中華文物的價格,立即就會飙升!
我您老這麼一說,讓我中華文物全球大搜羅的行動,怎麼開展?
盧燦忍不住埋怨兩句,旋即,他臉色驟變!
正給他斟茶的楚臣見到,連忙問道,“盧少東家,怎麼了?”
勸捐!盧燦剛才想到的就是這個詞!
此時的内陸博物館,對文物保護和回收的态度,遠比不上台北故宮的那幫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