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3頁)

  此時的内陸博物館,對文物保護和回收的态度,遠比不上台北故宮的那幫老人。

  自己運回來的兩批圓明園遺寶,估計那些老家夥早就惦記了!遠在香江,他們還不好意思上門讨要,這……自己跑到台北,那些老家夥要是知道,還不蜂擁而上?

  不給幾件?台北的輿論一下子就會倒向另一面!

  給他們幾件?舍不得!另外這些遺寶,可都是自己準備安放在虎園博物館“圓明園分館”中的館藏品。給他們,自己的虎園博物館就會失色太多!

  盧燦苦着臉,将自己的擔憂說了一遍。

  房間中,楚臣哈哈大笑,笑畢感慨道,“那些老賴!”

  繼而也苦笑着搖搖頭,“你還好點,頂着香江人的名頭,他們不敢硬來。像我這思源齋,他們每年都要來逛上兩趟,有看得上眼的,扔下三瓜兩棗,算是博物館内購!”

  “你當台北故宮博物館,能入列全球四大博物館之中,那麼多藏品,是怎麼來的?”楚臣敲敲桌子,語氣中有些憤慨,“就是這麼來的!”

  盧燦在香江就聽說過,台北的勸捐猛如虎!聽楚臣這麼一說,還真是如此!

  兩輩子,盧燦都認為,勸捐是博物館對藏家最大的傷害!

  說起來那些博物館的老人們,也不是為了自己,但他們的行為,真的讓藏家無法接受。

  藏家正因為喜歡,才會想方設法去籌集資金,通過各種渠道将藏品弄到手。結果,你博物館一來,輕輕松松一句“這件東西你捐獻出來吧!”

  這不是心頭挖肉嗎?

  你不給?試試!他們發動起來的輿論都能讓你在行業内無法立足!

  兩人談到勸捐,都是相顧無言,眼淚汪汪。

  還是楚臣給盧燦建議,這次來台北,盡量低調,也許,那些老人們未必能察覺。

  事已至此,也隻能這樣了。

  這時,有人敲門找楚臣,盧燦這才有空閑,詳細打量二樓的陳設。

  相比一樓的簡樸直接,二樓的陳色一如線裝書卷透出爽籁清幽之氣。

  自己所在的位置,是被六扇屏風隔開的一個小型會客室。三座屏風,隔開兩個單獨的空間。在空間的角落,各擺放一盆修長的天竹,翠綠的竹葉和竹竿,讓這裡倍增雅氣。

  盧燦透過屏風空隙,隔壁的空間坐着兩位上年紀的老者,應該是鑒定師。

  其中一位桌上擺放着一件粉彩,老者應該是在描花。

  所謂描花就是将瓷器上的圖案,描繪在白紙上。這種描花主要是為了防備瓷器破損,可以按照描花圖案重新修補。

  描花這一技術,也是作僞高手必須會的一道工序,通過描花,來進行仿制品的制作。

  背對着盧燦的那位老者,正在翻閱資料,桌上擺放着厚厚一沓書卷。

  盧燦示意自己到外面看看,楚臣點點頭。

  二樓也有一位售貨員,三十來歲,笑容很标準,見盧燦出來,他微微鞠躬。

  楚臣一定是借鑒了英國一些莊園博物館的陳列方式。

  這邊銷售店面,被布置的如同一間優雅的會客廳,桌、椅、沙發、茶幾、酒櫃齊全。貨品呢?都被按照它實際使用價值擺放的,隻不過他們都背罩上玻璃罩。

  在柔和的燈光下,這些貨品,絢麗無比。

  譬如盧燦面前的茶幾上,紅木茶盤中,放着一整套的米黃色茶具——一壺六杯。正上方有一枚拖線吊燈,光源将這套米黃色茶具,全部籠罩,非常醒目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