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5頁)

  範鼎甫的壺?那也不錯啊。

  範鼎甫是誰?那可是範大生的哥哥,一手制壺之術也非常了得,是範家壺的頂門杠子。

  《茶林史話》中可是記載着,範大生幼年随母學制壺四年,後随同哥哥範鼎甫學壺六年,終大成。

  “多謝多謝!”盧燦連忙拱手緻謝。

  嗯?不對!盧燦很快想起剛才楚臣的話,他說“這把壺我不坑你”什麼意思?

  這把大生壺難道是赝品?盧燦擡頭看了眼楚臣,他表情如常。

  難道我看錯了?這把壺真的是赝品?盧燦的目光再度落在這套大生壺茶具上。

  雖然隔着一層玻璃罩,但如此近距離,盧燦自信不會有問題的,這就是一把大生壺啊。

  “楚東主剛才說……”盧燦指了指這把壺,忍不住問道,“不坑我?是什麼意思?”

  “剛才我聽說這把壺是楚老心愛之物,屬于鎮店之寶級别的。難道不是?”

  楚臣順手揭開玻璃罩,笑道,“這把壺确實是我父親生前心愛之物,說它是鎮店之寶也沒錯,但我父親并沒有留下遺囑說不可以賣。”

  “不賣,是我當初的決定。”

  這話有點意思了,原來這把壺是出手的,但不知為何,楚臣不打算賣。

  “難道這裡有故事?”盧燦越發的疑惑。

  “有!”楚臣的回答很幹脆。

  他見盧燦焦灼的神色,笑道,“這個故事我說給很多人聽,再說一遍沒什麼。”

  他揭開柿子壺的壺蓋,平放在桌子上,雙手捧起壺身,“我楚家最早并非經營古董鋪子,而是閩商,專門做南方及海外的買賣。很榮幸,範家壺的東南亞生意,是我先祖及父親一力承銷,甚至,範家壺幾次拿到國際大獎,都有我楚家背後出力。故此,我楚家與範家人很熟悉,我父親雖然比範大生小十六歲,但兩人私交很好。”

  哦,原來還有這麼一層關系,難怪他說庫房中還有幾把範家壺。

  要知道,當時吳門範家莊,全莊人都在制壺,必然需要有代理商。閩商在清末民初很活躍,楚家成為他們的海外代理,不奇怪。

  “民國二十一年,我父親再度北上範家莊進貨。”楚臣繼續說道。

  “他一進範家莊,就得氣氛很壓抑。很奇怪,于是找到和他年齡相近的範錦甫先生(制壺大師),酒後,範錦甫先生透露了一個大消息。”

  “就在前幾天,有一位來自京城的人士,上範家莊鬥壺!”

  草!盧燦有點暈。所謂鬥壺,就是比試制壺之技。這誰這麼牛叉?上範家莊鬥壺?這不是關公門前耍大刀嗎?

  要知道,清末民初這段時間,制壺名家大多數集中在宜興、贛省景德鎮等南方地區,北派制壺大師,很少有南下挑釁的。去賊窩中挑事,這不是找不自在嗎?

  不過,聽楚臣的語氣,似乎範家莊的人,沒占到便宜!這就有意思了!

  見盧燦表情訝異,楚臣也感慨道,“是啊,當初聽我父親說起,我也難以置信。”

  “範大生輸了?”盧燦用手指蹭蹭下巴,問出的話,讓他自己也難以置信。

  楚臣搖搖頭示意不知道,但話語卻肯定了盧燦的說法,“我父親的猜測是輸了,因為範家三傑的臉色都不好看。”

  “怎麼比試的?那位京城的大師,姓什麼?”盧燦心癢難耐,這人也太牛了!京城有這樣的制壺大師?

  “姓什麼不知道。但比試的過程,我父親聽說過一點。”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大生先生曾經高價賣給一位京城富商一把柿子壺。這位富商的朋友,也就是上門挑釁的這位,認為不值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