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的時候就有了,怎麼了?”楚臣不解的問道。
“這是屏風改的吧!”
盧燦這次指的是屏風下部尚留有半寸長的木腿,木腿中間嵌着一根滑軌。
“嚯,你小子眼尖,這些年我還真沒發現!”楚臣彎下腰仔細看了看,歎服道。
所謂燈下黑,就是說這種情況。自己家中的東西,太熟悉,不注意,往往忽略過去。
“得嘞,這兩扇屏風卸下來,我帶走。”
盧燦提出的要求讓楚臣目瞪口呆,到人家買房門?有這麼幹的嗎?
“這是兩扇日治時期的屏風,估計是被原來的房主改成房門。你看看這兩幅畫,都是東瀛仕女圖,畫的不錯,我帶回去。”
盧燦這話半真半假,東瀛畫作,精美的有不少,這兩幅他可不準備收藏,而是出手。
出手給誰呢?呵呵,那位和自己住在同一酒店的坂本五郎先生一定有興趣。說不定,還能從他那裡換取幾件上等的藏品。
兩幅畫都是長豎幅,落款在右下角,盧燦的日文不錯,能辨認出那四個字。
蛇足十世!
也難怪楚中原、楚臣、兩大掌櫃的都沒能認出來這幅畫,蓋因整個中華文化圈中,很少有人研究東瀛文物。他們不注意,同時也不知道蛇足十世是那位大神,太正常不過。
也許曾我蕭白,他們可能聽過,但蛇足十世,放到整個台北,估計知曉的不超過十人。
蛇足十世,就是曾我蕭白的書畫署名。
第228章
思源小庫
曾我蕭白是誰?
東瀛十八世紀有名的畫家,其畫風類似唐宋畫作,人物山水花鳥皆精的繪畫全才。
據說此人和中原有關系,有人考證并信誓旦旦的說,曾我蕭白是明代失蹤皇帝建文帝東逃之後,留下的種子(有興趣的可度娘)。
東瀛畫作的發展,脈絡很清晰,雖然一直受中原畫派的影響,但一直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傳承。從最早的古墳壁畫,到表達清晰的大和繪,再到鐮倉時代的屏障畫,然後進入高峰期,也就是東瀛人引以為豪的江戶時代水墨裝飾畫,最後是近現代的版畫與漫畫。
從始至終,線條在東瀛畫作中,所占據的比例非常重。也就是說,東瀛畫派,從一開始就偏向于“工筆”(東瀛人稱之為繪),真正的寫意畫作不多。
這兩幅曾我蕭白的作品,是經典的江戶時代人物代表作。
兩幅畫中,各有一位和服女子,體形偏胖,高發髻。一位身着藍色,另一位鵝黃,畫作通篇由細密的線條構成,在每一塊方格中單獨塗色,這使得觀感上很零碎,但動感很強。
整幅畫不留白,全部塗彩,配合方格中的色塊,讓畫面非常絢麗。作者在用色上很到位,顔色并不沖突,相反,有一種溫婉柔媚的感覺。
楚臣對東瀛畫沒研究,隻覺得一團亂糟糟的,
“你真要?”他指了指這房門問盧燦。
“不占您便宜,兩扇房門給您拾萬新台币。”盧燦估摸着他不太懂行,自己報價了。當然,這個報價是市場上普通東瀛裝飾畫的價格。
出于商人的本能,楚臣想要拒絕,可是一想到盧燦剛在自己家中購買了近百萬台币的古董,拒絕的話,一時說不出口,他隻得說道,“你要東瀛裝飾畫幹嘛?别說拿去學習,咱們漢人繪畫,沒人學他們!”
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性,此時,很多人都看不起東瀛的藝術品。這種情形,就如同明代開始的文人士族,看不上元代青花瓷一樣,典型的大漢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