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走吧!”裴江生擺擺手,被這本書勾起回憶,“當年追《天風報》的《蜀山》,追得恨得我牙直癢癢,恨不得去報社把這個還珠樓主抓到家中,逼他一口氣寫完。結果那孫子,寫了足足二十年,恨死我了!”
說完自己也哈哈大笑。
盧燦附和着,這就是當年的狂熱書迷。
這套書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可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套很好看的小說。
在香江台東南亞,《蜀山劍俠傳》有着龐大的書迷群,2002年還珠樓主李壽民誕辰一百周年,一套民國三十八年中華書局統一刊發的綜合本《蜀山劍俠傳》共六冊,拍賣出六十九萬港元的天價。
《蜀山劍俠傳》之奇,是奇在全書充滿豐富的幻想力,古今中外,未曾有過任何一部小說,是充滿了如此奇妙不可思議的想象力的,可謂“開小說界千古未有之奇觀”!
盧燦收藏此書,也是對民國經典的一次緻敬。
第三件物品,依舊是一套書,三本鹹豐元年文會堂校版刊印的《繪圖山海經廣注》。其版本來源于清代收藏大家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原書及一百五十幅附圖。
文會堂是清代早中期北方最大的書籍刊印社,此書使用的是木模刊印。木模的好處就是便于刻圖,另外字迹在印刷過程中不變形。
本書内頁為柔軟的白棉紙,字迹圖畫清晰可見,封皮為硬黃紙,書脊為線裝,書頁中未見蟲蛀散頁的痕迹。
好東西!刊印很好,内容也好,保存的更好!
這本書再度證實裴江生年輕時的“不務正業”。
“裴老,這套書兩萬新台币,我帶走了!”盧燦開價,等他點頭後,放在一旁。
一下午,盧燦花了三個多小時,将這堆琳琅滿目的貨品,一一鑒别。
他自己收下十一件物品,其中有兩件帶有師門标志,除了櫻木棋盤外,還有一方洮硯。
洮硯産于甘肅定西一代,古時候為臨洮府,這方洮硯是新料新研的,為綠洮石所制,材質不錯。雕刻嘛,寥寥幾刀順勢而為,在外人看來,雕琢粗疏,盧燦卻看出一種大工若疏的感覺。在硯台側面的石斑紋處,以石質麻點為中心,花體玖字紋線,像一隻小蜘蛛趴在硯台上,設計的很精巧。
這應該是裴老先生的心愛之物,使用痕迹很明顯,硯盤底部的墨迹,怎麼也擦不去。
十一件物品,價格也不過六十三萬新台币。
剩下的三十來件物品,裴東嶺處理到八德樓,也能賣出拾萬新台币左右。
裴家人興高采烈,沒想到家中翻翻,竟然能翻出七十萬左右的家底,真是意外之喜。
盧燦和丁一忠,将買下的那些東西,歸置到一邊,等候鄭光榮帶人帶車過來拉走。坐在八仙桌旁喝茶,盧燦琢磨着如何開口,怎麼問詢裴江生,當年裴老的事迹。
正想着怎麼開口呢,院子裡突兀的闖進三個人。
當頭的那位瘦高個頭,鷹鈎鼻子,五十上下,瘦瘦的穿着一件長袍,如同挂在晾衣杆上。後面兩位很壯,一看就是丁一忠類型的。
剛進院子,這當頭之人,就大剌剌的對着小樓喊道,“老裴頭,你這不像話吧。我這幾天前剛鑒定過,你就把東西出手賣給其他人,這不合規矩吧!”
“還有你!那小子,從哪兒來滾回哪兒去!我們觚品堂看上的東西,你也敢插手?”
語氣很不客氣,這是上門問罪呢!
事發突然,盧燦一愣神,怎麼回事?擡頭看了裴東嶺一眼。
裴江生老爺子快步走到門口,大聲呵斥道,“老于,你這話不對吧。我裴家處理自己家中東西,怎麼着也輪不到你老于做主吧!”
“老裴頭,你家賣貨,我管不着,也不想管。”那瘦高個的老者,仰着頭,語氣很橫,“可是,你請我來鑒定,我一件件出過價格,這事總沒錯吧。”
“今天,你轉手就賣給其他人。合着你是來騙我給你做免費鑒定的?”他的聲音突然拔高,整個院子裡所有住戶都出來看熱鬧。
這讓這于姓老者氣勢更張,伸手點點裴江生,“你老裴頭騙鑒定?這沒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