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1頁)

  也就是雕刻一個與筆筒内徑差不多的小筒,将物品放入小筒中後,然後口朝下,一點點平置着塞進去,有些類似于現代打針所用的針筒。

  不是有空氣阻力嗎?怎麼能塞進去?

  古人雖然不知道什麼壓強,但他們很聰明。

  這類藏有夾層的筆筒,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具備兩個特征:其一就是内部圓滑,近乎正圓;其二是口徑要比足徑長。

  這是為了讓小筒很容易在最開始時塞進去,順利抵達筆筒中間部位。至于如何抵達底部,别着急,這需要時間。最常用的辦法是在筆筒内放置鉛塊,隻要鉛塊壓住内部小筒底部兩天,内置小筒一定會落到筆筒最底部,形成密閉的夾層。

  這樣的夾層,防水、防腐、防蟲,并把唯一的破綻留在筆筒内部,如果工藝高超一些,還可以在内部刷漆料,徹底将内部縫隙遮蔽。

  盧燦從抽屜中掏出一根尺子,先測量外壁高度,四十一公分,然後豎着測量内壁,二十八公分。他心底有譜了,内置小筒的高度,在十公分左右。

  這樣密閉嚴實的倒扣小筒,如何取出來?

  這一問題更簡單。

  盧燦出門,拿進來一隻臉盆,提着一壺開水。

  空氣熱脹冷縮的道理,用來開啟這種密閉嚴實的内扣小筒,最合适不過。

  将筆筒放置于臉盆中央,盧燦開始圍繞着筆筒的底部澆開水。一直澆到開水沒過十五公分的位置才停手。

  不過五六分鐘時間,盧燦便聽到筆筒内有輕微的“噗呲”聲。

  這是小筒内的空氣膨脹,将内扣小筒往上頂出一小節,漏氣呢。

  這時候,就可以拿出臉盆中的筆筒,倒置着放在一塊棉布上,輕拍筆筒底部,其中的小筒,會很輕松滑落出來。

  是不是很簡單?

  (以上過程,是我親眼見過,一位老掌櫃就這麼開筆筒夾層,所有經曆為真!至于他筆筒内的東西咳咳……就不告訴大家了)

  盧燦用棉布擦幹淨黃楊木雕筆筒後,才将目光落在滑出來的小筒上。

  小筒中塞得滿滿的,是一幅絹布。

  盧燦小心的将這卷絹布掏出來,平攤在棉布上。

  這是一幅圖!

  再看右側豎形字行,吓一跳!

  真的?假的?

  “言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子女人民為上帝之子女人民,非胡虜之子女人民。胡虜,妖人也。中國有中國之配偶,今滿洲妖魔悉收中國之美姬為奴為妾,三千粉黛皆為羯狗所污,百萬紅顔竟與騷狐同寝,言之痛心,談之污舌……”

  這一部分文字,盧燦很熟悉,是太平天國楊秀清所撰寫的《誅妖檄文》,很有名。

  再繼續往下看,漸漸到了——

  “我天國多年籌措,力轉乾坤,勝局在握,然,天時不淨、地利未清、人神不明……”

  盧燦掐掐眉心,有些難以置信!

  最後的落款是享王劉裕鸠,钤印為天國享王李。

  劉裕鸠是誰?不熟悉太平天國曆史的人,還真不知道!

  這封遺書還交代了另一件事,同樣是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