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1頁)

  這一問題似乎不太好回答,阿拉伊丁阿訇面容有些苦澀,許久之後才說到,“我們的根在内陸,聽說内陸打仗,遭遇東瀛人的侵略,心中也很難受,也想着去搭把手。可是,阿拉木汗會長,他需要為全鎮幾千人的生命負責,才立下了這條嚴守中立的規矩。”

  “當時,阿拉木汗立下這條規定時,遭遇到很多人的反對,其中就有阿爾薩汗先生。時間證明,拉普鎮能平安度過劫難,阿拉木汗會長居功至偉,他也獲得我們所有人的尊敬。”

  “為了保全全鎮,他當場開除了弟弟阿爾薩汗先生的教籍,還有十多位鎮上的年輕人。”

  “阿爾薩汗一怒之下,帶着這十多人,組織起來一批人馬,離開小鎮子。”

  不同的位置,決定了想法不同。

  開除教籍,在穆斯林教義中,是非常嚴厲的處罰。盧燦無意去評價阿拉木汗的行為,但對阿爾薩汗前輩的尊崇,無形中又高了幾分。

  隻是老先生,您在對待南宗的傳承方面,是不是太随意了?

  “啊?那我叔祖怎麼又回來擔任長老會的副會長?”自己爺爺竟然和叔祖關系鬧得如此之僵?阿爾達汗還是第一次聽說,驚訝的問道。

  “真主保佑,阿爾薩汗會長最終重歸真主懷抱,這沒什麼奇怪的。”

  “也許……是我爺爺故意這麼做的!”阿爾達汗情不自禁為自己的爺爺辯解道。

  “也許是吧……”老阿訇微微一笑,似乎隐藏了當年的一些秘密。

  事實上,阿爾薩汗能重返穆斯林,也算是大勢所趨——東瀛投降,反抗東瀛人的領袖阿爾薩汗成為小鎮上的英雄,他的回歸,是必然。

  至于說阿拉木汗最開始的所為,是不是故意的,已經并不重要。

  接下來的談話,對盧燦的吸引力不大,他将目光落到老阿訇所在的庭院中。

  這裡的布置,相當雅緻,而且,精品不少啊!

  石桌上的茶具,就是一套精品老陶!

第280章

天籁閣壺

  壺造型古樸豐滿,壺體呈紫褐色。

  盧燦一開始還以為是時大彬所制。其壺紫泥調沙,沙質細膩,胎體堅實,珠粒隐現,具大彬壺“沙粗,質古,肌理勻”的特點和遺風。

  扁圓鈕、端把為三彎流,壓蓋内為子母口,足牆外隐起雙圓線。

  不過盧燦很快就否定了時大彬所制的猜想,因為時大師所制壺器,不會過于花哨——這把壺的壺身和壺蓋上分别繪有泥畫。

  制壺人用白泥在壺身兩側泥繪花草、蝴蝶和山水圖,畫風幽古,簡潔洗練。另外壺面上分别泥繪三隻蝙蝠和三朵梅花,賦與吉祥寓意,整體風格頗具晚明清初文人畫風。

  這兩幅泥繪畫,讓這把壺變得精緻雅韻,和時大彬壺器的大氣古樸相比,其高下,還真的讓人難以選擇,難分伯仲。

  盧燦越看越奇,這把壺隐隐透着某種熟悉感!這不會是哪位師門高手的作品吧?

  這套壺具,一壺四杯,典型的中壺,既可以獨飲也可以待客。其底托的山水盤,應該也是這套壺具中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山水盤,其實就是可以盛放洗涮杯具用水的茶盤。盧燦見過很多茶具,但茶具自帶山水盤的,還真是第一次見。

  荷葉型,同樣是黑泥紫沙所制,盤面為棋盤漏水格,另一側為白泥繪制的假山溪水圖,與壺面、壺身的畫風統一,相互映襯,奇趣大妙。

  盤足厚度約為五公分,内藏紐紋抽屜,用來盛水的,抽屜同樣是紫沙所制,渾然一體。

  有意思!好東西!

  心癢難耐,恨不得立即能上手一觀,細細體會其中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