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1頁)

  那裡的儲存量應該不會太大,否則老先生不會不想辦法取回。

  如果能取回片馬山脈的藏寶,差不多能補足欠款。

  錢啊!總是缺!

  不多久,趕來喊盧燦下去早餐的阿爾達汗走進屋子。

  “什麼?六十萬美元?”阿爾達汗比盧燦更吃驚,昨晚找到的四隻箱子,全是字畫,怎麼特麼的這麼值錢?

  盧燦将書籍清單遞給他,“東西都已經清點出來,都在這裡。”

  又指指桌上的《永樂大典》和《文獻大成》說道,“六十萬,這兩本占一半。”

  其它物品,盧燦給的“南邊”市場價,這兩本書,隻能說象征性的出價。因為無論《永樂》還是《文獻》,市場上沒有出現過,更不可能有成交價可參考。

  “是不是?嘿嘿,是不是多了點?這可是你發現的呢?”阿爾達汗搓搓手,有些不好意思。

  總算還有些良心,知道說這話。李林燦一直盯着他的目光,終于緩和,點點頭,算是認可阿爾達汗這人。老爺子這是被上次胡家的事情,刺激了。他脾氣雖壞,說話刺人,可性情不壞,為人忠直,既然在盧燦手下幹活,自然會替盧燦着想。

  盧燦也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你喜歡綠油油的美元,我喜歡灰撲撲的老古董,咱們各有所得,兩全其美,不是嗎?”

  “不過,這六十萬美元,要等一個月。”盧燦也沒隐瞞他。

  他嘿嘿的擂了盧燦胸口一拳,“誰跟誰呢?難得做一次債主,讓我過過瘾。”

  所謂交情,就是這麼你幫我我幫你的過程中,處來的。

  ……

  盧燦在拉普小鎮住了近一周時間。

  這裡很安甯,很适合他在李老身邊惡補明清文化史。

  盡管盧燦對“我大清”沒什麼感覺,但不得不承認,明清兩代所創作的燦爛文化,是前幾朝所無法比拟的。

  單以字畫流派而言,有明确記載并形成風格的明清字畫流派,就足有四十三家。像董其昌為代表的“華亭派”、陳子龍為代表的“雲間派”、錢謙益為代表的“虞山派”、以趙左為首的“蘇松派”以及以玖寶閣第三任宗主項聖谟為首的“吳門畫派”等等,可謂一時瑜亮。

  李林燦在這方面有着極其淵博的研究積累,對每一家畫派的特點,都能脫口而出。

  盧燦跟在他身後,請益“婁東畫派”,順帶着将明清時期中原畫派的知識,重新梳理規整,受益匪淺。

  在太湖進入東海的三條主要河流之一的婁江東面,是著名的曆史名城太倉,也稱婁東。

  這裡不僅是鄭和七下西洋的始發地,也是昆曲和江南絲竹的發源地。

  三百年前,這裡誕生了一個在中國美術史上舉足輕重的畫派,這個畫派的影響力甚至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就是以王時敏、王原祁、王鑒為核心的“婁東畫派”(另有王翚,王時敏弟子,早期為婁東畫派,後加入虞山畫派,故此不算核心)。

  四王在婁東一帶,學習和推崇以明代畫家董其昌(王時敏的師傅)倡導的南宗山水畫法,很快就形成了特有的婁東畫風。

  在繪畫風格與藝術思想上,婁東畫派深受董其昌的影響,他們大量臨摹古人作品,在借鑒古人立意、布局、運筆、色彩、線條等方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他們在以臨古為主的藝術實踐中積累了深厚的筆墨功夫,重視筆墨的趣味和美感,在作品中表現出平淡天真、超逸蕭散的文人畫審美特征。

  李林燦借助王時敏的《春山月夜圖》、王原祈的《仿黃公望積翠圖》,向盧燦系統講解一遍明清時期,畫壇布局,各派特點、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他對董其昌字、畫贊不絕口,對董的為人三緘其口不予評價,但對董所推動的“南北宗”論脫口大罵。

  他對南北宗論提出的批判,主要基于幾點:

  其一、董其昌人為的分裂南北畫壇,造成事實上的藝術族群分裂,殊為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