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1頁)

  這應該是大師的手工之作,可惜,押在其中一塊屏風闆上的燙金标識,已經看不清了。

  也許,稍後鄭叔來,他能認識。

  橡木抗潮,這張平凳,除了腿部折了,其它部位還不錯。

  第二件家具,是一張靠椅,扶手斷了!

  這張靠椅的風格,非常強烈,盧燦再不認識就白學歐洲藝術史了。

  這是“奇彭代爾”軟椅!

  是根據安妮女王式椅子設計的,主靠背頂部作成優美的弓形,椅背縱闆直接連接在椅座後端,采用透雕的絲帶裝飾。兩側扶手為淺弧形内彎,握手處為圓形球。同時彎腿的膝部采用莨苕葉裝飾,接以優美的球抓腳。

  在座椅的背部,盧燦找到了燙金印簽“ThomasChippendale(奇彭代爾)”。

  這是奇彭代爾親手做的椅子?

  爛家具中也能挑出寶貝?還有就是,奇彭代爾的手工,怎麼就到了香江?

  盧燦有些難以置信。

第325章

德芬畫室

  提到歐洲家具,繞不開的一個人就是奇彭代爾。

  他是英國十八世紀最偉大的家具設計大師,同時代沒有之一。

  原本是個木刻家,自從他的作品在喬治二世時的1735年,首次問世以來,由于設計優美,制作精巧,成為英國家具設計界第一流設計師兼制作人。

  可是,這家夥超越常人的是,他不僅會設計,會制作,還會動筆杆子!

  他的名著《名流與家具師指南》在1754年出版後,轟動歐洲,這讓他更加名聲顯赫。

  這本書完整地反映了喬治時期家具形态的基本特征,他以圖解的方式切合實際地分析了各種家具風格,使得人們清晰地了解到自早期喬治式以來有關家具的發展情況,其中包括法國宮廷洛可可式、哥特式和中國式家具。

  此書被認為是當時指導家具發展的正确指針,不僅使喬治早期的家具真正擺脫安妮女王時期的束縛,進而進入新興風格,而且給予美國以及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家具莫大的影響。奇彭代爾是第一個得以以本人名字為家具風格命名的平民,從此打破了以君主的名字命名的慣例。

  在成名之後,他親手制作的每一件家具上,都會留有自己姓名。

  英國有人統計過,他親手設計的家具,不超過二百件,都是留有名錄的。

  難道當初冼德芬先生,曾經去倫敦,收購過一批奇彭代爾的手工家具?

  似乎也隻能這樣解釋。

  這批家具,放在香江,想要賣出價值很難,但要是送到倫敦,嘿嘿,盧燦都能想象出來,搶破頭的場面都有可能出現。

  “少爺,這些家具,看起來挺老的,能進虎園博物館嗎?”

  說話的是老田,他剛打完電話,說話間還有着急促的喘息聲。

  這句話倒是提醒了盧燦。

  虎園博物館有不少明清家具,如果把奇彭代爾的這些家具修複,展示出來,會是什麼效果?要知道,奇彭代爾本人,對中國的明清建築風格,非常崇拜,他是将中國的塔、蘇州園林技術、明清木器等東方元素與西方家具制作技藝相融合的第一人。

  這麼一想,盧燦又有些舍不得出手,畢竟現在不是那麼缺錢了。

  留着!讓鄭叔幫忙修複後,展存!他很快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