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1頁)

  鎏金镂空鴻雁球路紋銀籠一座!

  鎏金銀龜茶盒一方!

  盧燦張大的嘴巴,震驚的眼神,似乎讓這位門房大爺很滿意。他站起身來,佝偻的腰部也挺直了些,“還請少爺上座!”

第348章

絕世奇珍

  所謂上座,就是那三件物品旁邊的座位。

  盧燦搓搓臉,再看那老者,越發的神秘。這三件東西,絕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擁有的!功勳大臣也不行,殺頭的罪過!

  點點頭,也不和對方接話,盧燦從兜中掏出白手套,戴上。

  上手第一件,是三件中最小的一件,鎏金茶羅子。

  茶羅子是什麼呢?

  前文盧燦曾經在遊艇上,讓溫碧璃表演宋代茶道時,其中有一個環節,那就是溫碧璃碾碎茶葉後,盧燦拿出篩子篩茶末。

  茶羅子就是唐代茶篩,隻不過它是長方體,自帶抽屜的那種複式結構的篩子!

  宋代茶道源于唐代,唐時飲茶,須先将餅茶炙、碾、羅後,方可煎茶飲用。

  茶羅的細密性,某種程度上,決定茶汁的口感!因此,唐人在茶羅子的制作上,精益求精,力求細密。

  特别說明一句,唐代人說吃茶吃茶,那茶末,真的會被吃下去的!唐代人飲茶,會配合花椒、桂皮等香料,輔佐大油,做成湯狀,直接喝下去的。

  清飲,在唐代也有,但并不流行,到宋代後,人們才習慣不吃茶末,清飲才開始盛行。

  盧燦上手後,很快輕咦一聲。

  是的,他發現不同,與法門寺博物館那件茶羅子的不同!

  剛才距離遠,再加上二者神似,他直覺認為,這就是那件鎏金仙人駕鶴紋壺門座銀茶羅呢。剛還懵呢,法門寺地宮發掘,那可是八七年的事情呢?怎麼就出現在這裡?

  上輩子,古伯帶他去看過法門寺博物館,當時盧燦雖然隔着玻璃窗,可依舊記憶深刻。國寶級文物二十七組四十件,國家一二級文物過百件,件件金光閃耀,似乎在訴說着大唐的煊赫與威武,唐文化的燦爛與廣博。

  法門寺博物館,被譽為世界上最能全面展示唐文化的博物館,沒有之一。

  相比記憶中法門寺的那件寶貝,這件茶羅子要小一些。通體高九公分、長約十二公分、寬在七八公分左右,匣盒狀。

  匣面钣金成形,微微隆起,呈現穹頂狀,蓋面錾有流雲紋,紋飾塗金,雲間有一飛天侍女,長袖流蘇,裙裾飛揚,體态婀娜,甚至能看清眉目表情,似怨似哀!

  心肝脾腎肺都顫抖起來,這是什麼工藝?太牛了!

  盧燦用戴手套的手指,輕撫流蘇博帶,飛天仕女的風格,唐代無疑!

  将匣子放在膝蓋上,再看兩端。

  兩端面,一山一水,應該取自于“上山下水”,又有隐喻“茶者,山水之精也”的意思。山水都不算險惡,也不雄踞,沒了盛唐時期的巍峨,這應該是一件晚唐的作品!

  盧燦的這一判斷,符合法門寺唐僖宗那件茶羅子的時代。

  再将盒子轉個方向,看兩側。兩側的紋飾較為複雜,一側為篩茶圖,一位侍女跪坐,前面有羅篩,低頭篩茶;另一側則是品茗圖,兩男子高冠博帶,正在吃茶。

  其衣飾風格,具為唐人所有!

  一面右側下方有銘文!盧燦大喜,連忙端到面前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