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頁)

  一面右側下方有銘文!盧燦大喜,連忙端到面前細看。

  八子楷體銘文:“鹹通十二年保哥安”。

  盧燦雙手合攏,放在鼻翼下,深吸一口氣,平息激動的心情,他已經知道這東西是誰的了!

  這三件東西,與法門寺沒關系!但與法門寺所藏的唐僖宗茶具,關系又極緊密!

  他們原本就是一起做出來的!

  鹹通,是唐懿宗李漼(音崔)的年号,這個李漼雖然是個昏君,但還算是個慈父呢。

  送給第五個兒子李儇(音宣),也就是後來的唐僖宗,上面刻印的是“五哥”,五哥是他對李儇的昵稱。

  那麼這保哥是誰呢?

  這是唐懿宗李漼的第六個兒子,李保的昵稱。

  這是誰挖了李保的墓葬了?自己怎麼一點風聲也沒聽說過?而且,這墓葬應該挖得很早,這件茶羅子上已經有傳世古的包漿!

  這位李保,《新唐書》《舊唐書》均有記載,雖然隻有一句話,但評價不低:“李保,鹹通十三年封吉王,與睦王同封。王于兄弟為最賢。”

  這人還差點做了皇帝。

  在《新唐書》中,多一句:“僖宗薨,王最長,将立之,楊複恭獨議以昭宗嗣。乾甯元年,李茂貞等以兵入京師,謀廢帝立王,會李克用以兵逐行瑜,乃止。”

  也就是說,他哥哥唐僖宗去世後,他的年紀最大,很多朝臣擁立他為新皇帝,但當時的魏國公,大太監楊複恭出來阻止。楊複恭勢大,李保隻得放棄。

  此後,後唐大将李茂貞帶兵入京師,想要重新立帝,李保會同另一名唐末軍閥李克用,阻止了這件事發生。

  雖然隻有短短的幾十個字,但可以看出,這其中,李保經曆了争帝、保國統兩大事件,妥妥的晚唐風雲人物之一。

  這件物品,工藝研究、曆史研究價值大了!尤其是等到法門寺發掘工作開始後,它的價值,越發明顯。

  蓋子與右側壁為母口開合,盧燦打開由蓋子,整個茶羅的結構精密,由蓋、羅、屜、羅架和器座,五部分組成。

  羅架框架為上下兩層,中間夾細紗羅網,這是用來篩茶的。三側内壁各有錾槽,羅架框可以從另一端面抽出來清洗。

  羅下的屜,是用來盛接篩選下的茶末,同樣也可以從端面抽出來。

  整個茶羅子的最下部,焊有四矮足台形器座,并有镂空的桃形壺門,造型雅緻優美。

  這件茶羅子,無論是做工,還是結構、質地,都呈現出豪華氣派,不同凡響。

  盧燦放下這件茶羅子,拿起另一件——鎏金銀龜茶盒!

  這一件,與他在法門寺博物館所見的實物,差别不大。

  這件器物,器形最大,長足有二十五公分、寬有十五公分、通高為十二三公分。

  整體呈龜狀,昂首曲尾,四足内縮在地,通體鎏金。

  龜甲為蓋,蓋甲上有龜背紋,整體造型維妙維肖。蓋與腹焊有圓子母口相接。首、腹及四足中空加焊,尾部焊接。腹部供貯放碾碎的餅茶細末。取茶時,既可揭龜甲舀取,也可以龜口中倒出,設計精巧,十分方便。

  這件銀龜茶盒,它的功用是貯存茶末,屬茶具中的貯茶器具。

  在龜背右側,刻有雙字銘文“保哥”。

  這與剛才的茶羅子,同屬一套的,不用說,珍品!

  第三件的正式名稱為鎏金镂空鴻雁球路紋銀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