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擡頭看了當年的發小一眼,自然明白對方的心思,他在勸自己,把東西出手呢。
出手?自己有這方面的計劃,可從沒想過賣給香江佬。在此時内陸很多人看來,香江人,不算是“正宗中國人”!
張淑成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
張家藏品能保全,多虧了津門博物館的馮德生館長,在動亂的歲月中,以文管會的名義,将張家物品,從革委會手中接收過去。前兩年張家平反,他們又将這批藏品,原物奉還。因此,張家欠津門博物館一個天大的人情。
張淑成有心思,自己老了之後,這些文物,全部捐贈給津門博物館。
這幅畫的流失,與這件事有直接關系。
四天前的晚上,自己第一次在晚飯後提及這個建議,家中子女都沉默不語。看得出,他們心理有點疙瘩。當晚,這幅畫便被人順出,第二天以二百塊的價格,賣給通州文化站。
這應該是孩子們最直接的反對表現吧。
可這件事,愈加堅定張淑成将藏品捐贈的心思。
正準備開口分辨兩句,張博駒又說道:“知道你老張一直有想法,想要把藏品捐出去,這種心思我贊同,這些精藏之物,終歸是要面世的。”
“你老張家四子一女,過得都算不上如意。與其免費捐贈,不如換點阿堵物,讓孩子們也有些盼頭。别虧待孩子,都是自己的後人,這些年因為家傳的那些藏品,他們也吃夠了排頭,給他們一點念想,沒錯的。”
張博駒擡頭注視這張淑成,“你家老大,在三四十年代,就因為這事,被打折了腿,現在還瘸着吧。老張頭,不是我說你,心太硬,不合适。”
“老大那一門五口人,擠在兩間平房中,我去年回老宅,剛巧看了一眼,不舒服啊。”
“我尋思着老二、老三、老四,日子過得也緊巴巴的吧。”
張博駒的一番話,讓張淑成臉色變得猶豫。
是的,這些年,他欠孩子們很多,孩子們因為他的堅持,日子過得不像樣。
“别看我這些年,捐了不少東西,可我張家,現在還有半片胡同留給那幾個不争氣的。津門的老宅子,滬上還有一片宅子,都是留給他們的。”
“你留下什麼了?當年洋樓換來的三室一廳房子,現在擠進去多少孩子?你還想着他們為那點房子争嗎?”
“終歸,我們還是要靠他們來送終的。”張博駒伸手拍拍張淑成的手背。
張淑成端着煙袋杆,使勁拔了兩口,家中的困難,他一清二楚。可是,他同樣有自己的堅持,擡頭看來張博駒一眼,“春遊,你這是替你師門侄子遊說?他可是香江人,賣給他,這些東西可就算是再也回不來了?”
這就是他的堅持——賣些藏品可以,但不能出境。
張博駒哂然一笑,“我可是聽說了,政府這次下了決心,一定要摘除香江的殖民地帽子!為這事,鄧老爺子三番五次的開會讨論,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
“啊?”張淑成張大嘴巴。他也聽說過中英要談判,因此政府對香江富家豪門抱有相當的善意,可具體消息,還真沒張博駒摸得透徹。
“還有,那孩子别看年紀小,人成熟的很,他正在籌備香江第一家以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為主的博物館呢。前兩天,我特意去文化部走了一趟,郝部長親口告訴我,政府支持他在香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進香江人對内陸的向心力。”
張博駒在他送來第一批友誼商店貨品時,就去文化部問了,這些東西能不能出去?
當時接待的副部長,隐晦的提醒他,不鼓勵也不阻攔。對于盧燦在香江建設中華文物博物館,樂見其成。他還順帶着也提醒張博駒一句,這件事,不可告知盧燦,以免他太放肆,引發衆多香江富豪效仿,最終會造成大規模文物流失。
因此,這則好消息,盧燦都還不知道,老爺子對他後續的收購行為,也沒有阻止。
“這樣啊……”張淑成猶豫起來。
第366章
偶遇龍母
綠皮火車,在京津平原上如同一頭老牛,吭哧吭哧的往前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