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頁)

  “倭子的槍支值得收藏?”潘雲耕懂槍,但不懂收藏,更不明白東瀛二戰槍支有什麼好收藏的?

  “市場上槍支的收藏,一直很熱門,尤其是歐美日三個地方。”

  “東瀛二戰,也有不少槍支是收藏市場上的搶手貨,比如他們投放在東南亞戰場上的九九式步槍、九九式步騎槍、二年式傘兵步槍、九九式輕機槍和戰争末期仿自美國M1伽蘭德的五年式半自動步槍,這些槍支平均售價在三百美元到五百美元之間。”

  呃?潘雲耕一愣。現在一支AK—47自動步槍的黑市售價才五十美元,帶雙彈夾。東瀛的老式步槍,這麼貴?

  盧燦點點頭,“當然,這些槍支必須完好,而且投放市場時,需要一點點放貨。”

  “這我懂,如果量大了,市場價格一下子就沖垮了。”潘雲耕頓時安心很多,這裡的藏寶不敢說有,但槍支一定會有!

  “真正值錢的還不是這些槍支,而是東瀛的刺刀和軍刀。”

  “比這些槍支還貴?”潘雲耕對盧燦的目光,自然是信服的。

  “上世紀末的村田式刺刀,品相完好的,市場售價在一千美元到五千美元不等;明治三十年式刺刀,價格稍微低一點,但一柄品相為九的貨品,市場售價不低于一千美元……”

  這麼說,如果找到一箱子未拆封的九九式步槍,那豈不是價值上萬美元?

  潘雲耕簡單盤算一下就得出結論:二戰時一箱未拆封的步槍為十支,而這種槍支的佩刀,标配的是明治三十年式刺刀,這一加一的價值,妥妥的超過一千五百美元。未拆封,表明品相完美,超過一萬美元不是問題啊。

  盧燦的話還沒說完,“還有一種具有收藏價值的是二式刺刀,配備二式傘兵步槍,一百式沖鋒槍,二式沖鋒槍,是東瀛士兵二戰時期傘兵步槍與沖鋒槍裝備的制式刺刀。這款刺刀在整個戰争期間一直制作精緻,戰争末期也未出現過制作工藝簡化的情況……”

  兩人邊走邊聊,“市場售價不低于一千五百美元。”

  “官兵刀呢?”潘雲耕也來了興趣,追問道。

  “官兵刀分為兩種:其一是海軍士官短劍,因為是采用的是機械加工,價值要稍微低一些,但也不低于一千美金;第二種就是陸軍軍刀,這就要看品相和佩戴者的級别。”

  将軍刀要比尉官佩刀貴重的多。

  二戰日軍槍支收藏中,最受歡迎的三大類型,盧燦還沒說呢。

  其一是稲垣式将佐手槍和杉浦式将佐手槍,都是在太平洋戰争爆發後,精研的槍支。

  當時日軍在太平洋節節勝利,前者為内閣和大本營贈裝配給高級軍官的禮儀配槍,後者是天皇賞賜給軍功将領的禮儀手槍。

  兩者的存世量都很少。

  第二種受歡迎的藏品是“特攻刀”。

  該刀為獎勵給作戰或訓練中表現突出官兵的紀念小刀,采用東瀛傳統“肋差”樣式制作,純手工打制,無标準制式尺寸。戰争末期發放給神風隊,回天隊,伏龍隊,特别空挺隊等特攻隊隊員,用于鼓舞隊員士氣,所以被稱做特攻刀。

  這種特攻刀每一柄上都留有編号,每一個編号都能查到使用者的姓名,又因為其作戰方式慘烈,因此在收藏界别有意義。

  第三種受追捧的武器是九九式狙擊步槍。

  這款狙擊槍是東瀛在二戰後期制作的最閃耀的精品步槍,射擊精度極高,射程高達四千米。比日軍之前使用的,号稱二戰五大狙擊步槍之一的“九七式狙擊步槍”,性能優越很多。

  這款槍支隻有極少數被分配到太平洋戰場,剩下的在戰後全部銷毀。一支四三年下線的九九式狙擊槍,品相完好的話,價值不低于一萬美元。

  潘雲耕領着盧燦,又前行十分鐘,終于偏離小路,前面是一片山坳。

  “盧少,就是那裡。”他指了指前方。

  那裡?除了一面翠綠和墨綠的茅草灌木,沒看到山洞啊?

  潘雲耕呵呵笑道,“這邊距離小路隻有五百米,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拉上了遮蔽網。”

  經過他的指點,盧燦才發現異樣,這裡确實夠隐蔽的,四周草木茂盛,自己距離不過二十米,愣是沒發現墨綠色的帆布遮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