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元仙仗圖》是北宋壁畫大師武宗元仿制吳道子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圖》,但他仿制的是壁畫,因此在尺寸上與吳生的粉本差别較大,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全部面積計4033平方米,現藏于美國。
“啧啧!這麼大?這要是拍賣,得賣多少錢?!”
許胖子的感慨,實在是!鄙視你!盧燦沖他伸出中指晃晃!
“切,别忘了,你今天有收獲,還多虧我呢!”許胖子伸手将他手臂拍下,語氣同樣鄙夷!
十多分鐘,車到虎園。
趙太來一家人下車,盧燦注意到他抱着兩幅卷軸,看着虎園博物館的神色有些激動!
呃?說不定他心底也有着開博物館的念頭呢,隻不過沒錢而已。
盧燦心頭一動,有了!有辦法拉攏小趙同志!
有辦法讓他所擁有和即将擁有的藏品,一件也不外流!
嘿嘿,老子就是聰明!盧燦帶着一臉真誠的微笑,向對方走過去。
第430章
拉攏小趙
裱修一室沒幾個人,張老、福伯、李老爺子,還有剛才電話中提到的邢師傅,四人圍着長台,将這幅長手卷展開。
邢師傅是榮寶齋的老裝裱修複師傅,去年被盧燦挖到香江。剛才他還因為修複江門譚家藏書被趕一事生氣呢,這會氣消了,手中拿着軟刷,福伯展開一些,他立即塗上一層白芨膠,有些地方還需要補充一點滑石粉——滑石粉是去紙面老化黝黑的。
長卷中描繪的是道教傳說中的東華天帝和南極天帝,各帶着一幫仙官、侍從、儀杖、樂隊等,共計八十七名神仙同去朝谒元始天尊的情形。
在人物塑造上,帝君莊嚴、神将威武、而金童玉女的臉龐則天真無邪。神情各異,構圖整齊而不呆闆,組織繁複而不雜亂。畫面強調照應,又适當注意變化,使人物動态一緻、傾向一緻,服飾大緻相似的人群,通過微小的轉側和顧盼,得到相互之間的呼應。
“好貨!好貨!這是精摹本!一比一臨摹,已得吳道子七分真韻!”現場三人中,隻有張博駒老爺子親眼見過原作,他拍着手掌,扭頭對李林燦說道,“恐怕這幅畫的臨摹,胡鵬雲的功勞更大!”
這也算是對作畫鑒定的一次争議。
李林燦出奇的沒有争辯,反而點頭認可,并非給張老面子,而是胡鵬雲與劉彥齊的特殊關系。
這兩人什麼關系呢?一對作僞的好基友!
劉彥齊,字邦彥,五代時期梁朝人,曾任左千牛衛将軍。其人工畫,喜收藏,鑒定功夫一流,在五代、宋元時期,一直流傳着“唐朝吳道子手,梁朝劉彥齊眼”的說法,形容他的鑒定功力。
另外要說的是,此人是梁代有名的作僞高手。
宋代郭若虛在《圖域見聞志》中記述他的事迹:劉彥齊具有一套善于僞作假畫的本事,他常常重金賄賂一些權貴家庭中掌管書畫的人,把書畫借去,于是就照本臨摹。摹畢,把所借書畫上的舊裝取下,裱在摹本上以假充真,把假畫還給藏家,将真本自己留下。
後來劉彥齊便成了家藏萬卷名迹的富翁。
知名畫作所表現的内容千萬種,有人物、山水、花鳥等諸多素材,他一人肯定難以勝任,需要找幫手啊。他的作僞幫手是哪位?正是張老爺子所說的胡翼!
《宣和畫譜、圖畫見聞志》有胡翼的記錄,字鵬雲,安定今甘肅泾川北人,工畫道釋人物,至于車馬樓台,種種臻妙,喜臨摹古今名筆。
胡翼癡于臨摹,劉彥齊癡于收藏,兩人一拍即合,開始盜畫的勾當!
眼前這幅《八十七神仙圖》,就是兩人共同手筆。
難怪會有唐經裝,而徐悲鴻故居内的真迹,隻是是平裝——當時隻有宮廷藏畫才有資格和财力,進行唐經裝。
想來這幅畫是劉彥齊從宮裡面借出來,然後兩人通力合作,把吳道子的粉本真迹留下來,把兩人合作的赝品換上去!
啧啧,膽子真大,宮廷内的藏畫都敢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