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3頁)

  柯鵬樂一妻一妾,原配是華亭楊氏,生一子柯守智,在遷來柔佛不久後,因水土不服殡天。三年後,柯鵬樂将現在這位甯氏孺人扶正,甯氏同樣誕有一子,也就是柯守拙。

  柯鵬樂四十歲去世,正是這位甯氏,一視同仁,将兩兄弟培養成才,并将柯家發展壯大,因此,甯氏老祖,在柯家地位非常高!

  甯氏壽根很長,長子柯守智已經去世,她依舊能坐鎮柯家祖宅,讓柯家五代同堂,凝而不散。

  見盧燦問起家中老祖,柯嘉遜連忙止住腳步,很正式的回複,“太姥身體還不錯,不過耳力有些小樣,我們晚輩是不敢去打攪她老人家的清修。”

  柯嘉遜剛才這麼說,也就是擔心盧燦不懂規矩,冒然提出給太祖奶奶磕頭的要求,所以提前說出這番話。

  自己和柯家不熟,這算是第一次交往,肯定不會提出給柯家老太祖磕頭——那是豪門世交,等同後輩才應有的待遇。

  擔心盧燦尴尬,邱千健插科打诨,說道,“我們就不去打攪老太君的休息,不過……柯祖那,我和阿燦可得去磕個頭,否則會去我家老頭子得罵死,說我不懂禮數。”

  “這是應有之義。”柯嘉遜笑着對盧燦拱拱手,“家祖和家父今天午餐都在。”

  盧家雖然是香江資本,可現在在新加坡的存在感越來越強,邱家介紹柯家與盧家接觸,确實有心将盧家資本拉進新加坡華人資本圈的意思,不過,此時還隻是考察而已。

  八十歲的柯守拙能見盧燦,已經很給面子了。

  盧燦笑笑,微微點頭,“真是……叨擾。”

  占地十多畝的江南風格庭院,被一條活水分為内外兩重。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男子,站在水榭的另一頭,笑眯眯看着他們。

  他的身邊的女性,穿着無袖旗袍,笑容慈祥。

  柯嘉遜連忙伸手引了引,“阿燦,那是我父親和我的媽媽。”

  柯嶽帶着一幅圓框眼睛,短發,身材微胖,一股書生味道——他是《南洋商報》副主編,兼任副刊雜志《咖啡座》的總編輯。

  “柯伯父好,柯伯母好!”盧燦帶着溫碧璃連忙躬身行禮。

  柯嘉遜的母親向前走了一步,托起溫碧璃的手肘,贊道:“這是個好閨女。”

  這邊,柯嶽對着盧燦,手虛扶一把,笑道,“歡迎你們來柯家做客,不要拘束。中大我去過幾次,龐濟民教授和我的關系很好,可惜,當時沒能認識你爺爺。”

  龐濟民就是中大的中文系主任龐教授,與盧嘉錫的關系非常好。

  “柯伯父去香江時,我爺爺一定會很開心見到您的!”

  盧燦接過丁一忠送過來的禮盒,呈給身邊柯嘉遜,“這是我家王鼎新老爺子親手雕刻的‘四世同堂’三色玉雕。來的倉促,沒有準備,隻好臨時用它了。”

  “四世同堂,不足以形容柯家興旺,好在這件玉雕,寓意還是對的。”說完,盧燦笑着打開這件禮物。

  這是一件紅白黑三色翡翠玉雕,長約十五公分,寬約九公分的橢圓形,高度有十公分左右,冰種。上面一共有七個人物——兩老兩中兩青一少,神态惟妙惟肖。老爺爺坐在椅子上品茗談古;老太太牽着年幼的重孫玩耍;中年男人跪坐給老者斟茶;那位中年女人則坐在錦凳上擔憂的看着孫兒;那對年輕的夫婦則在一旁跪伺,似乎聽着老爺爺講古。

  這件作品摒棄了傳統的“祝壽”式的四世同樂圖,而是撷取了普通生活場景的某一片段,因此顯得非常生動活潑。

  這是王鼎新老爺子親手雕刻的,典型的蘇派镂空圓雕工藝,翡翠的種水不是最好,但寓意很好。一亮相,就讓柯氏夫婦歡喜不已,連邱千健和柯嘉遜看得都有些入迷。

  如盧燦所言,拜訪柯家有些倉促,他不得不将挑出新加坡納徳軒珠寶店的鎮店之寶——三色高冰種翡翠并不好找,尤其是這種不帶一絲綠色的混三色,作為今天的見面禮。

  “哎呀!這是不是太貴重了?”柯母看了看柯父,猶豫不決這件禮物收不收?

  盧燦呵呵笑道,“柯伯母别忘了我盧家是做什麼的?”

  “這……那就謝謝賢侄的心意。”柯嶽看了看這件禮物,又笑眯眯對盧燦點點頭,算是同意收下這件禮物。

  “進去吧,中午就在家中吃點便餐,也不知道你習不習慣?”柯母拉着溫碧璃的手掌,目光和慈祥。

  “伯父伯母,還有我呢!可要給我加雙筷子,我飯量很大的哦。”見到雙方正式見禮完畢,邱千健跳出來耍寶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