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的認可,讓溫碧璃終于放心些。
形勢很嚴峻,盧燦返回收藏桁架後,可沒敢再一幅幅翻看,手中的動作變得快捷許多。許多畫筒打開一半,看看題跋或者畫面内容,又快速卷上。
以題跋和畫風判斷作者,依照作者和字畫的内容,快速判斷畫作的價值。
他的鑒定,驟然提速。
盧燦很快挑選出第三幅藏品——吳梅村的橫軸長卷書法《圓圓曲》。
吳梅村即吳偉業,字駿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雲道人,太倉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為“江左三大家”,明末清初大詩人、書法家,婁東詩派的開創者,長于七言歌行,後人稱之為“梅村體”。
江左三大家的品行怎樣,不值得深究,最後都選擇投降清廷,還不如冒辟疆有骨氣,可是,論起文學造詣,吳梅村确實博學多才。
他的七言古詩,堪稱中國古詩詞最後的輝煌。
從題跋中可以得知,這幅圓圓曲楷書貼,是他贈送給好友,明末清初書畫家歸莊的禮物。時間為順治三年,這一年,歸莊在昆山起兵抗清,事敗亡命的途中,路過太倉時,吳梅村偷偷接納了他。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為紅顔……”
“……換羽移宮萬裡愁,珠歌翠舞古梁州。為君别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吳梅村的字,平和流暢,姿态靜逸,極有韻緻,是地道的文人字。
看他的字,就像欣賞一幅田園風景畫,讓人心平氣和,不知不覺的陶醉其中。
好詩!好字!
加上這幅橫軸長卷,自己這三軸的價值,已經穩穩壓過武田次郎所選擇的四器!
可是,正在盧燦長松一口氣時,武田次郎又抱着一套茶具,從盧燦身邊走過。
盧燦想要開口罵人了!
雖是驚鴻一瞥,可盧燦還是認出,那是一套時鵬制作的石瓢!
一壺雙杯三件套,這玩意,還真的隻能算是一件!
時鵬是誰?
明代制壺宗師時大彬的父親!
第500章
四庫書函
三軸壓四器,妥妥的,但加上時鵬的石瓢,那就危險了!
八十年代,紫沙壺的價格,尤其是名家名壺,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石瓢非瓢,最早稱為“石铫”,“铫”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從金屬器皿變為陶器,最早見于北宋大學士蘇轼《試院煎茶》詩:“且學公家作名欽,磚爐石铫行相随”。
蘇東坡把金屬“铫”改為石“铫”,這與當時的茶道有着密切的關系。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教書,發現當地的紫色沙罐煮茶比銅、鐵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屬吊子設計了一把既有“流”(壺嘴),又有“梁”(壺提)的沙陶之“铫”用來煮茶。
這“铫”也即後人所稱的“東坡提梁壺”,這可謂最早的紫沙“石铫”壺。
那麼石瓢這個名稱怎麼來的呢?
這與當代制壺宗師顧景舟老先生有直接關系。
四十年代末,顧老與友人吳湖帆、江寒汀合作書畫壺,以“弱水三千隻取一瓢”來形容他們制作的這批石铫,故此,“石瓢”這一名稱,成為這種單手梯形壺的類别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