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燦對華克倖帶來的另一條信息頗感興趣:明天是臘月十七,津門鬼市逢七開張。
明天将是今年(農曆年)最後一次鬼市,據華克倖說,很多人家為了籌備年貨,不得不出手一些見不得光的藏品,明天鬼市規模一定小不了。
盧燦一直很想走一趟京城鬼市,可惜幾次都錯過時間,沒想到這次來津門,竟然遇到一年中最後一次也是最隆重的一次鬼市。
相較京城鬼市,津門這邊從民國時期便聚集了衆多遺老遺少,還有不少外國使館,因此民間存留很多好東西,而這些東西,又因為過去十多年的查抄,或來曆不明、或沾染恩怨、或家族秘藏,基本上都是見不得光的。
想要脫手,唯有鬼市。
因此,津門的鬼市,也許規模趕不上京城,但品級絕對不低。
“交易用外彙券?”這次來的匆忙,盧燦還真沒準備多少外彙券,現在已經是下午,不知去津門銀行兌換,是否來得及。
“盧少勿用擔心,我給準備好了。”
華克倖再度展現出他比窦存世細心的一面,黃帆布包打開,從裡面掏出厚厚的一沓,攤在桌子上。
盧燦愣了愣,這裡面,大約有兩千塊錢,剩下的全是油票、糧票、肉票、糖票、布票之類的。
“這裡是一萬五的票據,隻要盧少您不準備明天清場,應該足夠。”
見盧燦神色詫異,華克倖笑着解釋道,“馬上過年了,許多人家要備年貨,所以……這些票據,要比外彙券更有用。”
盧燦順手撈起一張,是肉票,簡單的防僞紙單色印刷,印着幾行紅色字體,“津門市副食品商業局”“貳市斤”,下面還印有截止日期。
這些票據,都是計劃經濟特有的産物。
1953年,新中國為了控制物資的市價,開始實施“統購統銷”,于是,憑票購物,成了人們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規則。
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各類票據,堪稱中國的另類硬通貨。
挑出其中幾張頗有代表性的,并在一起欣賞,很有異趣。
眼前這一堆紅紅綠綠的票據,倒是讓盧燦起了點别的心思:這些票據雖然印刷粗糙,可畢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産物,還真有些收藏價值。
指指這些糧票,盧燦對窦存世說道,“大舅,您幫我留意點,像這種各式各樣、不同地方發行的票據,都幫我收集一些。”
“啊?收集這嘛用?種類太多,各地方都是自己發行的,量大得很呢。”窦存世接觸古董一年了,多多少少知道什麼物品值錢,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這種肉票之類的,有什麼可收藏的?
盧燦笑笑,自然不會說這些票據,再過十年八年,就會被取消,他另辟借口,“香江人對内陸不了解,各種各樣的票據,如果我們收集起來,再放在虎園即将開放的‘票館’展出,是不是也很新奇?”
自己的這位侄女婿有錢,收就收吧,窦存世見勸不動,也就無所謂。
盧燦也沒想到,這無意之舉,讓虎園博物館在未來的十年中,一共收集諸如糧票、油票、肉票、酒票、煙票、布票、糖票、鐵票、火柴票、自行車票、手表票、縫紉機票、電視機票等等,高達四萬多枚各地各色的票據。
這些票據,成為虎園博物館頗有特色的一項展品,虎園成為名副其實的擁有内陸發行票據最為齊全的展館。
也算無心插柳吧。
……
深夜兩點多,孫瑞欣還在熟睡中,盧燦悄然起身。
深冬,夜風很冷,盧燦裹了件黃色的棉大衣,在華克倖、丁一忠等人的陪同下,抵達津門“舊物調劑市場”。
臘月十七,下弦月很亮,盧燦幾人将車子停在蓬萊街入口處,擡眼就能看見,海河旁邊,有着難以計數的昏暗的燈籠。
這裡,就是津門鬼市主場地,也就是後世頗有名氣的沈陽道古玩市場。
對這個市場,盧燦并不陌生,上輩子來過不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