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2頁)

  根據清宮中檔案記載:雍正六年以前的琺琅彩料都來自西洋,俗稱洋色,雍正六年以後宮中自制彩料獲得成功。因為琺琅彩是一種外來技術,它的化學組成非常特别,與中國傳統釉上彩有很大不同,主要差别在着色劑和助熔劑方面。

  康乾三代帝王,都深愛琺琅彩的靓麗與富貴,因此,才有“貢彩”這一美譽。

  将這隻大碟交給阿木,他将盤子放進提包中,抽身往停車方向走,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往車中送貨了。

  盧燦看看手表,已經四點了,有些發愁,自己這才看了二十家,後面還有不少呢。

  繼續吧……

  現在他已經不考慮隐形匿迹,整個市場都知道,今天的黑市上來了一位豪客,基本上每個攤位上他都會看看,隻要東西不錯,都會拿下。而陪同他的,則是近一年崛起的津門古玩買手華克倖——華克倖以前沒少來黑市,他很快被熟識的攤主認出。

  華克倖陪同,那麼這年輕人想必就是他的背後支持者。

  黑市上的攤主,并非各個如同那對兄妹,他們大多數都是從事這行業的,有不少就是蓬萊街上的夥計或者掌眼的。大家都是同一個圈子,消息自然傳得快。

  因此,許多攤主都眼巴巴的看着盧燦一行,還不等他到跟前,就把自己攤位上最好的貨色,擺到最明顯的位置。

  雖然沒了黑市撿漏的趣味,可這樣也不錯,省時間。

  盧燦現在隻需要鑒定真僞,價格嘛,有華克倖,他更在後面侃價。

  等到淩晨六點,天空露出魚肚白,盧燦差不多将所有攤位看完,究竟入手多少件老貨,他自己也記不清了。

  以瓷器、字畫、書籍、居多,郵票、銅器、手把件相對較少,這可能與此時的收藏觀念有直接關系。八十年代的收藏,還是以字畫瓷器為大宗,把玩件屬于小類别,金石相對禁忌較多,因此,鬼市攤主進貨更偏向于大宗。

  等盧燦再度來到入口處,正準備離開,那位售賣蓮花纏枝紋青花大盤的攤主端着盤子,小心翼翼的拿着盤子往前湊,卻被丁一忠用身子擋住。

  不得已,他湊到華克倖的身邊,低聲羞愧的說道,“華同志……華老師……剛才我是豬油蒙了心,這件盤子,就作為賠禮,送給您或者那位先生,您看……?”

  這人也算伶俐,盧燦今天在鬼市大抄底,真正的大買家,華克倖是這位大買家的掮客,要是搭上華克倖,以後他也多條出貨的好路子。

  這不,他巴巴的将這件器物送上門來了。

  華克倖看看盧燦,見他神色并不難看,于是轉過頭呵呵笑了兩聲,接過這件青花大盤,手指在盤沿彈了兩下,發出清脆的“铛铛”聲。

  “好了,别賣乖了,以後老老實實做生意!這件盤子,按市價走吧,給你十塊錢,你沒少賺。别以為我不知道你們這些掃倉庫拿貨的,都是什麼價位進來的?”

  這口氣,這眼神?妥妥的收藏大拿啊。

  盧燦見他這模樣,直想笑,誰能想到,一年前華克倖是何等的落魄?連掉地上的醬肉都要撿起來吃掉。

  這也算是狗仗人勢?

  呃,這話不對,華克倖可是自己在津門收獲的得力助手,不能這麼說他。

  天色已亮,那三位東瀛人竟然真的還在不遠處等着呢。

  盧燦正準備走過去,後面的丁一忠忽然向前邁出一步,擋在盧燦的側身。

  “叔叔……”一個小女孩的聲音,略帶哭腔。

  盧燦的目光越過丁一忠,離他兩三步遠的地方站着兩個孩子,正是賣給自己松木佛像的那對兄妹,兩人似乎都哭過,眼圈紅紅。

  他們的旁邊,還站着一位三十來歲的婦女,齊耳發,很瘦,扶着男孩子的肩膀,身子有些佝偻。

  “怎麼了?”盧燦撥開丁一忠,向前走了兩步,問道。

  “媽媽……媽媽……說,不該騙您的錢……”男孩子癟癟嘴,沒說話,可他旁邊的小女孩似乎頗為委屈,聽到盧燦問話後,直接抹着眼淚哭将開來。

  盧燦的目光落在那女人身上,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