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第3頁)

  這家夥不僅和張澤宗、徐奉的關系混得很好,他竟然能利這兩人為橋梁,用自己的劍橋大學金融學學士學曆,以及在菲利普斯财務公司的融資經曆,兩次作為特約顧問,出席調節局内部會議。

  盧燦得知後,欣喜若狂。

  于是,便調整安德烈的工作,讓他主要精力去做顧問,而納徳軒投資公司,讓徐奉署理。

  安德烈有才華,人也很開朗,更沒有什麼膚色歧視,盧燦還是很欣賞的,于是,便有了德銀控股的任職。

  德銀控股負責調控、監督盧燦在南洋的所有産業,包括大華銀行、馬來柔佛航空公司、新加坡石油化工精煉中心、南洋無線通訊設備制造公司、巴納維農場、維嘉打撈公司以及吉大港的施家造紙廠等。

  他們的職權并不在經營,而是投資監控,不僅如此,他們還兼職未來的産業投資分析等,算是盧燦在南洋的資産管理中心。

  因此,安德烈已經有着盧燦“頭号心腹”的美譽。

  新一輪的會議開始……

  當送走最後一撥,也就是德信電訊的胡安帶領的團隊之後,盧燦忍不住嗷了一聲。

  大老闆不好當,大腦思維,要在旗下十多家投資公司經營上跳來跳去,實在是傷腦筋,最開始,他還可以有清晰的判斷力,但到了下午,基本上隻能聽,不敢開口——怕串詞。

  溫碧璃同樣累的趴在會議桌上,不願動彈。

  “阿燦,阿璃,完事我們一起回家?”

  準備下班的孫瑞欣,探頭向會議室望望,卻發現兩人,一個憊賴的仰頭靠在座椅,雙腳斜架在會議桌上,另一個則側着臉枕着胳膊趴在桌上。

  盧燦擡擡手,示意她過去幫忙捏捏肩膀,今天為了保持儀容儀态,端了一整天。

  小丫頭忍不住咯咯笑道,“累吧?納徳軒連鎖擴張的那段時間,我們也是這麼累,不過,過了那段時間就好多了。”

  阿欣的雙手捏在肩膀上,沒什麼力度,不過,腦袋靠在胸口的感覺,讓盧燦第一感覺,辦公室暧昧果然别有滋味。

  溫碧璃伏在桌上,眼皮子撩了撩,撇撇嘴,轉過臉換了隻手臂。

  會議室門口再度人影一晃,卻是田樂群,端着咖啡杯,一身職業裝,散發出一種淡雅的知性美,正似笑非笑的看着盧燦,“這邊人來人往的,你呀,也不注意點!”

  “怎麼?我和自己媳婦秀恩愛,他們敢嫉妒?”盧燦嘿嘿一笑,牽過搭在肩膀上的手,親了親。

  “不知羞!阿欣,給我過來,今天的工作還沒收尾呢!”田樂群扔下一對白眼仁,扭着蠻腰,回自己的辦公室。

  嘿嘿,田姨這是嫉妒了?

  ……

  走出樂古道納徳軒銷售中心,香江已是燈火輝煌,下班人潮如織,車如甲蟲般的趴在并不寬敞的大道上。

  賭車,盧燦非常熟悉這一現象,安之若素的從車子右側的小吧台上抽下一份報紙,今天的《信報财經新聞》。

  創刊與1973年,作為港島第一份财經新聞媒體,《信報》在金融界的影響力還不錯。

  盡管它的發行量隻有三萬份,可創刊總編林止水(筆名林山木)有着敏銳的财經嗅覺,再加上他是潮州幫人,和李佳成、廖烈文等人關系很好,有不少内陸消息,因此,經常有“指導香江财經股市”的宏文出現在報紙上,從而被股民奉為“财金教授”。

  意思是聽他的股市貼士(一種簡短的預測某支股票走勢的短訊),就可以收财納金。

  呃,順便普及一下:這位林止水先生,原本是《明報》的資料室科員,被受金庸賞識而獲保送英國研讀經濟學,學成回香江後,很快升職為《明報晚報》的總編。可惜,這位仁兄開了眼界之後,創業之心日甚,一年多後,就聯合他人,創立《信報》。

  總編為人怎樣,盧燦不關心,他的目光很快落到報紙第三版那黑粗标題上,《廖創興銀行拟第三輪增資,是東瀛資本占優還是廖家先手?》

  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天,就爆出這樣的财經新聞?

  盧燦摸摸嘴角,一絲輕微的笑意蕩開,香江金融股潮終于開始蔓延,觸及銀行業,創興銀行這是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