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城遺址位于千代田區,距離它不遠的就是東京最有名的“古玩街”。
東京古玩店很分散,而且基本上都屬于小鋪面,小門臉,除了展銷會或者特别的古玩聚會日,很少有大量集中的古董售賣。
禦苑街一帶,據說有二三十家,這在東京已經是獨一無二的。
盧燦上次來東京,隻有兩天時間,根本就沒時間轉,這次,一定要将這條街上的好貨色,掃空!
江戶老城雖然不再是皇宮,可依舊歸屬于“皇居”的園林部東禦苑,屬于東瀛皇宮的一部分。有些類似于頤和園之于故宮的感覺,彼此距離挺遠。
這一部分,已經正式向遊人開放,東瀛本地人是不收門票的,盧燦這些外國遊客則要繳納每人三十五日元的“維護費”——非門票費。
東禦苑的遊人很多,都是來賞櫻花的。
三月的東京,有些品類的櫻花已經盛開,美不勝收,正所謂,“初櫻動時豔,擅藻灼輝芳,缃葉未開蕾,紅花已發光。”
溫碧玉快活的如同一隻乳燕,在低矮的花樹中鑽來轉去,笑靥如花。
終于跑累了,拽着盧燦的胳膊,噓噓喘氣,還感慨着,“東瀛不愧是櫻花國度,名不虛傳,太美了!”
盧燦翻翻白眼,真正是不學無術,櫻花怎麼就成東瀛的了?
“啊?我還以為櫻花發源于東瀛呢?”小丫頭果然有點懵。在香江、東南亞,乃至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櫻花源于東瀛,盛于東瀛,怎麼在阿燦這裡,就變了?
“盛于東瀛不假,源于東瀛嘛,那就錯得厲害……”
遊玩嘛,開開心心就好,盧燦牽着她的手,邊走邊聊起東瀛櫻花興盛的曆史。
櫻花源于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宮苑内栽培,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
唐代白居易就描述過長安櫻花的盛景:“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以及“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遊。”
詩中可是清楚的說明,詩人自己從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櫻花植于庭院觀賞。
“那東瀛什麼時候開始種植櫻花的?”溫碧玉手中撚着兩瓣粘在衣服上的粉紅色的花瓣,輕輕搓揉,很自然的問道。
這一問題并不好回答,即便是此時的東瀛學者,自己也不清楚。
盧燦也沒有準确答複,但他知道兩點,可以說将東瀛櫻花的曆史與中原文化牽連起來。
“東瀛最早的神話故事書《古事記》第三卷,有推古天皇征伐朝鮮,戰利品中有梅十二、櫻二十九的記載。”
“這應該是東瀛櫻花在曆史傳說中最早的記載。”
小丫頭根本不知道什麼推古天皇,《古事記》什麼的,兩隻眼睛眨巴眨巴,盼解釋。
盧燦隻得一點點給她掰碎揉細了說明。
《古事記》可以說是東瀛最早的野史小說形式的文學作品,用完全用漢字寫成,但已經有東瀛早期變體漢文的一些特征。
它是由太安萬侶(官員名稱)在(銅和四年)712年呈獻給元明天皇。書中記載了憑稗田阿禮口誦之《帝紀》和《舊辭》,以及一些曆代口耳相傳的故事。
憑稗田阿禮是什麼意思呢?後世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人名,其實不是。正确的解讀是,憑為“根據”,稗為“服侍天神的侍女”,田阿禮是這位侍女的名稱。
也就是說,這本書的内容,來源于天神身邊侍女田阿禮的口述。
這本書,在後世有不少專家質疑其真實性,因為一是該書沒有引文;二是該書的語言風格多變,并且很多與事實和曆史真實情況不符,不具備正規曆史書籍該具備的條件,純是牽強捏造的内容,可信度極低。
無論内容是否真實,不容否定的是,這本書真實存在。
理由有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