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頁)

  北平古學院院長張仁樂,他确實有機會得到《上陽台帖》,盧燦聽到這裡時,對會津簌平的故事大背景,相信八成。

  等會津簌平帶着好友吉川幸次郎趕到北平,他發現自己并不是唯一看貨的,張仁樂還邀請至少三撥人馬,其中就有張博駒。

  那件《上陽台帖》,張仁樂開價三百根“大黃魚”——按舊制1斤16兩,1兩=50016=3125克,所以,“大黃魚”金條折合今天的重量就是3125克。

  這個價格不低!

  與好友吉川幸次郎(此人是京都學派創始人之一狩野直喜的弟子,著名的漢學家)商議後,會津簌平沒有急于拿下這件物品,按照老家夥的說法是抻一抻價。在盧燦看來,老家夥恐怕是想用東瀛人的身份,找人來壓壓張仁樂,以低價入手。

  第二次來談價格,剛好撞上張博駒帶着照相師傅,為這幅絕世藏品拍照留影——張仁樂與張博駒之間,關系不錯。

  經過“艱苦”的談判,會津簌平在一個多月後,終于拿下這件絕世名藏,回到長春後,他廣招賓朋,召開一場盛大的“賞太白宴”。

  這次“賞太白宴”上,他第三度遇到張博駒——他作為滿洲國軍事部大臣邢士廉的朋友,慕名上門欣賞。

  當時會津簌平并沒有在意,他“理解一位傳統的藏家對絕世藏品的欣賞與不舍”,因此對張博駒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變故出現了!

  在宴會結束的第七天,吉川幸次郎帶着朋友津田左右吉(漢學家、曆史學家)、宮崎市定(京都學派第二代巨擎),三人想要重新欣賞一遍李太白的大作。

  結果悲劇了……

  盡管赝品做得非常到位,可吉川幸次郎多次看過真品,他很快發現……

  這就是有關《上陽台貼》的全部故事。

  聽完後,盧燦不自覺的搓搓下巴,這故事的整體架構,一定是真的,這種手法很熟悉。再說了,

1944年的張老爺子,經曆躲避戰火的四處飄搖,真的很難拿出張仁樂所提的這筆錢——盧燦也相信會津簌平不可能給張仁樂那麼高的價格。

  另外,這個故事也非常符合“為什麼後來有關《上陽台帖》來龍去脈全部缺失的真正理由”。

  其一是這件事情本身并不光彩!

  其二則是張老爺子并不想将玖寶閣善作僞的事情曝光!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回去詳細問問。

  盡管會津簌平将這個故事中自己的角色,說得非常守規矩,并不邪惡,可盧燦知道,這個故事必定有另外版本,張博駒老爺的版本。

  再說了,即便是完全真實,盧燦也能理解,當張老看見這幅藏品後的激動——這是來自天籁閣的藏品!玖寶閣自從南北分宗後,無論哪一代人都将收攏天籁閣藏品為己任。

  即便是北宗的周亮工,他将帶走的天籁閣藏品進獻給不少于清廷,可他的一生中,也在盡力彌補自己的過失。

  嘿嘿,老爺子看到這件《上陽台帖》,會不會吃驚?

第598章

有事發生

  長澤茂走在奈良的街頭,有些茫然,全然沒有剛才在上村家中的昂揚奮發。

  他的表現,起于一通電話,來自會津家族的電話。對方是會津大一郎,美智子的哥哥,他告訴長澤,美智子帶香江小子去圓滿園門迹拜見爺爺。

  盡管高島義興将盧燦的态度帶給長澤,可今天這事……在長澤看來,透着邪性。

  會津簌平是東瀛文博界、商界甚至政界的宿老之一,他在靜修之處會見盧燦,本身就不同凡響,而且還帶着美智子……為什麼是美智子而不是會津大一郎?那可是會津家族的長子長孫呢!如果為了以後的緊密合作,加強大一郎和盧燦的關系,豈不是更好?

  高島憐憫的看他一眼,盡管師承不同,可兩人私交不錯,一起溫泉一起夜店,開玩笑的話可以說的過分,可真要對另一方的真情感方面進行勸慰,高島不知該怎麼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