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1頁)

  中間一钴,表示佛之實智;外圍四钴,表示佛之權智。杵上下兩端,钴狀相同,表示佛界、衆生界同具五智之義。

  中段柄把鑄出四層八葉,表示波羅蜜及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之三十七尊。四角四珠表泰國四面佛,中隐一珠表大日如來。

  八葉腰部,束以二繩表以“定、慧”二法。四股外端各有長鼻,象征大力神——泰國佛教中大象具有鎮魔之意,代表掌握此杵,則所向無敵、無堅不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

  盧燦是如何辨别出這件五钴杵有着吞武裡王朝風格,而不是曼谷王朝的佛供呢?

  這又要與泰國佛教變遷扯上關系。

  吞武裡王朝立都于河西吞武裡,屬于半内陸王朝,其佛像造型,相對接近印度宗教,佛教用具同樣如此。而曼谷王朝立都海岸邊,建國後,與東方中原貿易交往很多,佛造像與寺廟建築風格,受中原佛教影響相當大。

  這件五钴杵的造型豐滿,顯然不是曼谷王朝的風格,其上鎏金褪色很厲害,内部銅制發黑現象嚴重,足有二三百年曆史,因此,它就是吞武裡王朝的佛器。

  将這件五钴杵放下,對田磊中點點頭。

  田磊中便開始與這位夥計侃價,一人一句,速度極快,盧燦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

  算了,還是看其它貨品吧。

  随便上手兩件,盧燦越看越驚訝——這家店的老闆應該與寺廟僧侶關系極好,店内貨架上,陳列的清一色老年頭的佛供和佛事用品。

  這裡的器物,有些很陳舊,甚至還有修補、磕碰痕,但年頭很足!

  竟然沒有一件是現當代制作的佛供用品。

  也就是說,這家塔剌店鋪中,陳列的全是“正品古董”!

  最吸引盧燦的是,這家店中佛貢品非常齊全,基本涵蓋東南亞佛教的所有小類别(佛像與舍利子除外)。

  有不少佛供,挂有價簽的,盧燦看看,不算貴——一件有兩百年曆史的曼谷王朝銅酥油燈,造型相當别緻,品相也不錯,隻要二百六十泰铢,折合錢一百元左右。

  要不……包圓?

  這一念頭泛起,怎麼也壓不下去!

  見田磊中和對方還在拉鋸般的讨價還價,盧燦笑笑。

  “田哥,讓他叫老闆來,我準備清場!”

第633章

盧家有喜

  塔剌店中,加上庫房存貨,一共四百三十多件!

  庫房中竟然還有三尊鎏金銅佛,分别是釋迦摩尼卧佛像、迦坐像以及踏蛇伏魔像。最大的那尊卧佛像,整長兩米六,重達兩噸五,純銅實鑄。

  盡管鎏金斑駁,銅鏽遍布,可不掩其華。這尊佛造像流線非常流暢,一體鑄就,然後進過二輪錾刻,眉角神情,莊嚴肅穆,連眉紋的線條都清晰可數。

  這三尊佛像,出自吞武裡府(曼谷遠郊)的披耶據那位胖子店主披實信所言,這次貨品中,包括這三件佛像在内,有一百多件物品,來自披耶吞武裡披耶寺,最早是吞武裡大帝鄭信(潮州華裔)的家廟,鄭信的泰文名字叫“達信”曾任達府太守,封爵披耶,因稱“披耶達信”。

  披耶寺就是他尚未創立王朝時,家族所創建的家廟。

  鄭信去世于1782年4月7日,今年适逢他去世三百周年,為了紀念吞武裡大帝的在泰國曆史上的傑出貢獻(他被稱為泰國五大帝之一),泰國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廣大的信徒,重修披耶這一重修,便倒騰出許多舊貨,被塔剌店主披實信拿到。

  這批貨到手還不過一周時間,盧燦趕巧了,來個大包圓!

  嘿嘿,哥們運氣真不錯,這種來曆清晰的寺廟文物,最受博物館歡迎!看來虎博的南洋佛教館,已經完全可以開張營業!

  “披實信老闆,我們家盧少,一向大方,你以後還有類似的貨品或者消息,可以和我聯系,我幫你傳話給盧少,少不了你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