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3頁)

  盧燦點點頭,适時追問道,“這批藏品,與柱國公有關?”

  所謂的柱國公是人們對嶺宋代上柱國伍氓的尊稱,嶺南伍氏,基本上都是他的後人,伍氏譜系上,伍廷芳是其二十四世孫,因此香江人習慣稱呼伍廷芳為柱國公。

  “起因是他。”

  這話盧燦聽不懂,卻也不好插嘴打斷對方的話。

  “秩庸公在香江求學時,遇到一位名叫瑪麗亞凱瑟斯的紅顔,在她的幫助下,創辦《中外新報》以及《香江華字報》……兩年後,秩庸公選擇何家何妙齡女士成婚。”

  “瑪麗亞女士便默默離開香江,回倫敦……”

  他的語氣有些低沉,看來,他很同情這位英籍女郎瑪麗亞。

  “十年後,秩庸公前往英國倫敦學院留學,專攻法律。此時,瑪麗亞女士已經是倫敦知名的女律師,倆人再次相遇……”

  他沒說相遇後發生什麼,可這不難猜測。

  “秩庸公好文物,瑪麗亞女士便陪他,在英國廣泛收羅來自中國的文物。四年後,秩庸公拿到大律師照,再度回香江,瑪麗亞律師便負責照顧他留在倫敦的房産,還有那些古董。不僅如此,瑪麗亞律師此後多年,一直在搜羅各種中國文物,才有如今這般龐大的數量。”

  趙太來笑笑,目光中有些遺憾和感慨,“所以……這些藏品,隻能說與秩庸公有關,它們,其實是屬于瑪麗亞女士的。”

  故事很感人啊!

  盧燦在心底感慨兩分鐘後,就恢複清明,雙手撐着幾案,“那……這些物品怎麼到了趙哥手中?”

  要知道,秩庸公可是有兒子的,那就是民國傑出的外交家伍朝樞(駐美大使)。

  “瑪麗亞女士,終身未婚。”

  呃,這肯定是癡情,盧燦又被鎮了一下。

  “伍朝樞舅公祖曾去英國學習法律,瑪麗亞女士對他非常照顧,也曾經考慮,将伍家在英國倫敦的産業,轉交給我舅公祖,可當時國内戰亂不休,這些東西我舅公祖沒敢帶運回來,依舊拜托瑪麗亞女士照顧。”

  他為何稱呼伍朝樞為舅公祖,這點盧燦清楚——趙太來的外祖父,也就是五四年被處死的滿清“漢奸”,僞滿洲奉天市長劉禹,是伍廷芳的小女婿。

  伍朝樞同樣才華橫溢,可惜去世太早,享年四十七歲。

  “瑪麗亞女士老了,急于将這些物品交付給伍家,可是,她對我舅公祖的後人不熟,隻能托人去香江打聽伍家後人。”

  “那時,我外祖父去擔任泰國公使,香江隻有我外婆和我大姨媽在。我外婆知道這位瑪麗亞女士,得到信息後,她們倆趕去倫敦……于是,這批藏品,就交付到我外祖父這一門。”

  後面的傳承,盧燦已經猜到。

  這批物品,劉禹同樣沒敢帶回國内,因此一直被湮藏在英國倫敦。

  劉禹家結局很慘,趙太來家也受到牽連,一家八口,隻有他一人生還,最終赴港投靠大姨媽,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劉月娥。

  而這位劉月娥,就是和母親一起前往英國接收這批藏品,以及瑪麗亞女士留下的幾棟别墅的那位小姑娘。

  劉月娥成為這些财産的合法繼承人。

  可劉月娥終身未嫁,于是,趙太來憑空拿到這些好處!

  “這麼說,趙哥已經拿到全部的藏品?”盧燦撚撚手指,目光有些複雜。

  這人……真正是否極泰來!一大家子的不幸,換來他一人的坐享其成。

  呃,這麼說,肯定不對,有羨慕嫉妒恨的成份。還是換個詞彙,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先有劉(鄭)孝胥的藏海樓四千多藏品,後有瑪麗亞女士留下的巨額财産!

  趙太來自然不知道盧燦的心理,他說完這些隐秘之後,神經松懈下來,對盧燦攤攤手,“盧少,認識您兩年多,對您的為人,有所了解,我才敢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