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9頁)

  絕對鎮館級别寶物!

第729章

莊臣遺囑

三件物品是一根尺長的旱煙袋。

  看過電視劇《銅嘴鋼牙紀曉岚》的人們,除了為紀曉岚的聰明睿智和才華橫溢傾倒外,還為他不論任何場合都手拿一杆大煙袋,悠然自得的吸食旱煙而贊歎。

  你看他把二郎腿一翹,手托着大煙袋,金光燦燦的銅煙袋鍋,晶瑩剔透的翠玉煙袋嘴,加上長長的青花煙袋杆,煙杆上,挂着精美玉石墜兒和骨頭别棍兒的煙袋,嘴裡“吧嗒吧嗒”吸兩口,斜靠着椅子,仰脖張嘴,噴雲吐霧,一縷縷青煙噴出口後徐徐升起,盤旋彌漫在頭頂上,看那潇灑勁,看那惬意勁,真令人拍案叫絕,羨慕不已。

  真正應了那句“爺抽的不是煙,是才氣!”

  眼前這根尺二的旱煙袋,與電視劇中紀曉岚的那杆,還真有三分神似。

  一般的旱煙袋由三個部分組成,鍋、杆、嘴,這根旱煙袋略略複雜一些,在煙袋鍋與杆的二接頭處,使用滿綠翡翠套兒,使得煙袋鍋可以拆卸清洗。

  杆長八寸,烏木的;嘴是白玉的,帶嘴銜(内勾嘴);二接頭的套兒是冰種滿綠翡翠的;煙袋鍋是黃銅的。

  盧燦還發現二接頭的翡翠套兒下方有一個小插孔,插着一根“耳挖勺”,銀制的。它要比耳挖勺稍大,并不是挖耳朵用的,而是清理煙袋鍋内部煙油的專用工具。

  啧啧,整器打造的非常别緻而華麗。

  可惜的是配套的絲綢煙袋以及火折子,沒有保存下來。

  在翡翠二接頭部位,盧燦找到細如發絲的五個隸書字體“不入八分公”。

  這是清朝造辦處的東西!

  造辦處大家都聽說過,可大家知道它其實還分為養心殿造辦處與内務府造辦處嗎?兩者又有何區别?

  呵呵,估計就沒有多少人清楚。

  簡單來說,養心殿造辦處就是專供宮中用度的,制造皇家禦用品的專門機構,它們的“總部”位于養心殿!

  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揍笨處”——意思是,這裡全是頂尖的能工巧匠,本事不高,手腦不靈的工匠師不能到這裡來當差的,來了也隻有挨揍的份。

  養心殿造辦處,彙集了國家最優秀的藝術和技術人員,這裡的工匠創造了當時中國工藝技術的最高水平,無數國寶級的工藝品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可以說,從養心殿造辦處流出的任何一件工藝品,都能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以上!

  比養心殿造辦處次一等的,就是内務府造辦處,也就是“匠作處”。匠作處主要負責整個朝廷、王公大臣家用的各種物品的制作——類似于國家工坊!

  兩者同為造辦處,後者要比前者龐大,乾隆朝擁有四十九匠作工坊;前者的工藝要求比後者更嚴苛,水平也更高!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不入八分公”又是什麼意思?

  “八分”就是八份。

  清朝入關之前,每戰有所虜獲,均分為八份,每個旗的有資格的貴族按各自等級參與戰利品的分配。後來,這些人的身份逐漸固定下來,成為貴族的一種等級,稱“入八分”。

  也就是說:八分是愛新覺羅氏對分配與待遇的規定。終清之世,宗室之待遇,有所謂“八分”,恩禮所被,以八分為最優。

  清立國以後,在爵位禮制中,又明确八種不同的禮制标準,以顯示特權使用者的“入八分”宗室地位,這八件标準制式分别是:亮紅頂(紅寶石頂)、紫缰、朱輪、門釘、茶壺、團龍褂、家将(着裝:王府頭等護衛戴孔雀翎、其餘各府戴藍翎)、東珠(帽飾)。這八種器物,均由養心殿造辦處制作。

  清代中後期,“入八分”成為貴族階層的一道分水嶺。

  入八分的權貴,無疑是清朝最頂級的貴族群體,譬如親王、鐵帽子王、貝勒、貝子、奉恩公等等;不入八分公,則是指一品官員、普通的公爵等。

  這根旱煙袋很明顯是溥儀賞賜給莊士敦,也就是說,它是莊士敦拿到清末“一品大臣”的最好證據——當時溥儀已經退位,自然不能明目張膽的下旨賞賜一品官位,隻能用這種“隐晦”的手段,來提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