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第3頁)

  莊士敦不是漢學家嗎?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雜書”?

  這需要從清宮藏書的方法說起。

  清代宮廷藏書非常豐富,而且地點很多,内閣大庫、國史館、皇史宬、武英殿、五經萃室、南書房、方略館、實錄館、會典館、文淵閣是藏書最多的地方,約占宮廷藏書的八成。

  此外,乾清宮、昭仁殿、上書房、懋勤殿、摛藻堂、養心殿、毓慶宮、古董房、重華宮、長春宮、景陽宮、雨華閣、翊坤宮、儲秀宮、益壽齋、太醫值房、齋宮、誠肅殿、景仁宮、永和宮、鐘粹宮、緞庫、太極殿、永壽宮、景福宮、景祺閣、萃賞樓、甯壽宮、樂壽堂、養性殿、閱是樓、頤和軒、皇極殿正殿、壽康宮、壽安宮、慈甯宮、内務府、養性齋、天穹寶殿等諸多地方,也有大量藏書!

  藏書地點多,導緻書籍管理混亂,從宮廷流落到民間的書籍也就非常多——莊士敦的這些古籍中,有不少是他“通過關系買來的”。

  最能順出書籍的,無非是宮内小太監、宮女,他們不識字,見書就塞進衣袖,繼而帶出宮售賣,所以莊士敦的雜書不少。

  說完藏書,再說說字畫。

  莊士敦所藏三十多幅字畫,也是盧燦一大收獲——其中竟然有十二幅郎世甯的作品!

  郎世甯是宮廷中十分著名的一位畫師,他雖然是一名正宗的意大利人,但是自從在1715年的時候進入大清之後,很快就被封為了宮廷畫師,從此之後住進了如意館之中,一直為大清皇室之人服務,他在中國度過了五十多年,在此期間取得了無數的榮耀和榮譽,這是許多外國以及本土畫家都無法追趕和超越的。

  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莊士敦對意大利前輩心懷景仰,才搜羅這麼多郎世甯的畫作。

  郎世甯以自己獨特的技法将西方的繪畫技術運用到中國的繪畫中,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新格體,他畫的中國畫具有堅實的寫實功力,流暢地道的墨線,一絲不苟的層層暈染,外加無法效仿的顔色運用,中西合璧,讓人耳目一新,堪稱郎世甯新體畫。在清代各大畫派中獨具一格,他也以其獨創的新畫體博得了皇帝的賞識和信任。

  這也是後世他的作品備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郎世甯的畫作不少,《清内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在如意館二十一年中,他一共創作八百一十七幅作品。

  這八百多幅,還隻是他在宮廷内的作品,要知道郎世甯和清朝的王公貴族關系很好,經常幫他們作畫,其數量雖然不明确,可肯定不少——譬如京城故宮收藏的《果親王允禮像》等。如此算來,郎世甯的全部畫作,最少上千幅!

  可兩大故宮中,再加上地方博物館,合計在一起,收藏郎世甯的畫作三十四幅!

  剩餘的郎世甯畫作,去哪兒了?!

  眼前這十二幅郎世甯的作品,似乎給出一點答案——因為歐洲人的身份,他的畫作很有可能……被清末民初肆掠中原的歐洲人帶走了!

  好吧,這是推測。

  盧燦的推測其實是有道理的——後世佳士得屢屢拍賣郎世甯的名畫,都是來自歐洲。

  這十二件郎世甯的作品中,四幅立軸,七幅橫軸,一本二十四頁的《蝴蝶與花》的畫冊。

  如果加上虎園原有的七件郎世甯畫作,虎博又能拿到第一——收藏郎世甯畫作最多的博物館!

  此行不菲,收獲大了!

  盧燦有心在虎園開設一家“莊士敦藏品專館”,以作紀念。

  隻是……這批古董,又該如何洗白?

第731章

再見嘉裡

  八十年代,歐洲各國對于中國文物的出入境,管理非常寬松,隻要不是博物館定級的中國文物,各國海關基本不會過問其來由。

  所以,趙太來家的大量藏品,才能如此順利的以“工藝品”名義送回香江。

  趙太來的藏品能面世,因為他的遺産繼承書中,含有大量的當年購買文件,可莊士敦的這些藏品,想要面世有些難度——它屬于寶藏。

  莊士敦的這些藏品,并沒有先關購買協議,盧燦購買的是海島,至于海島上發現的藏品,原則上屬于英國政府與盧燦共有的。

  如果盧燦是一名合法商人,他必須要報告蘇格蘭當地政府,然後由律師和當地政府機構商談如何劃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