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1頁)

  “哇哦,這是怎麼回事?你怎麼發現的?”田樂群驚喜的叫道。

  盧燦将磚頭拿起來颠了颠,然後遞給她,“你試試,是不是重心有些不穩?”

  有些秘密從結果逆推過去,就會發現所謂的秘密根本就不算什麼。盧燦提示之後,田樂群很快就感受到這塊漢磚硯的重心有問題,重心偏右。

  “快打開,快打開,看看裡面藏着什麼?”

  這事太有意思了,田樂群樂得手舞足蹈,連連催促。

  “我還得準備點工具。”

  “那剛好,我讓田姐過來看看。”小丫頭一溜煙跑隔壁去找田嬸過來看熱鬧。

  所謂工具,其實就是刀片和單刃螺絲起。

  三人六隻眼緊緊盯着貼片滑落,露出一塊方方正正的窟窿,窟窿裡面塞滿了草紙屑。

  盧燦将窟窿對準石桌上的報紙,一點點往外掏紙屑。

  “慢點,小心點!”田嬸在一旁小聲不停叮囑,田樂群也在一旁将手掌捏得發白。多有意思的撿漏傳奇,活生生發生在自己的身邊,這種感覺真的很獨特,參與感太強了。

  很快,窟窿中滑出一件物品,似玉非玉,似金非金,整體呈方形,橢圓形墨巢占據版面的三分之二。

  這竟然又是一塊硯台!

第7章

老親娘硯

  “這是什麼硯台?”

  “這是什麼?”

  前者是田嬸,後者是田樂群,兩人迫不及待的問道。

  硯中藏硯,必非凡品,這一點兩人都很清楚,隻是,這枚被掩藏的如此之深的硯台,究竟是哪家的名硯?田家姐妹對古董一竅不通,隻能詢問盧燦。

  “别着急,我先看看。”

  從櫃台中找過一支未開封的小毫毛筆,使勁搓了搓毫鋒,使其變得更柔軟,左手拿住墨色硯台,右手用毛筆輕輕刷去硯台上的草紙屑。

  被封塵多年的硯台逐漸露出真容。

  這是一枚端硯!極其罕見的墨色端硯!

  端硯硯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間發現的。端硯石由于石質優良、細膩嫩爽、滋潤、具有發墨不傷毫和呵氣可研墨的特點,因此極受文人墨客的追捧。

  端石中的佳品長年浸于水中,溫潤如玉。《端溪硯史》稱之:“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摩之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

  在硯台行業中,端硯有“群硯之首“的稱譽,為硯中之上品。

  歙硯雖然與端硯并稱,但端硯又較歙硯更優秀。據說曆代皆采于端溪,到南唐李後主時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因此有“端末而歙出”。也就是說,因為端硯石材被采光了,歙硯才有了出頭之日。

  墨巢分為兩層,底層深度不過半公分,為研磨區。在墨巢的邊角,是一層稍稍高出的舔墨區,是用來舔筆的。

  想到鑒别端硯的一個有意思的手法,盧燦對着研磨區哈了口氣,然後用右手中指指腹輕輕摸了摸墨巢,還真的有濕潤的感覺。

  “你在幹什麼?”田樂群憋不住問道。

  “端硯呵氣可研墨。”他擡頭笑着指了指墨巢,“也就是說真正的極品端硯,沒有水,隻要對着它呵氣,然後就能用來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