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3頁)

  選擇京城,是因為燈下黑。

  最熟悉的是玉器,最擅長的也是玉器,來到京城後,利用這些年古伯給的一點分賬,選擇潘家園開了一家小玉器店。

  這一隐姓埋名就是八年時間。

  八年中,憑着對玉器的專精以及對古董行業的博覽,在京城收藏圈内,頗有名氣,還順帶着結識了一批收藏家,其中就有觀複博物館的馬老。

  這八年來,盧燦很老實,根本不敢再碰任何僞作,甚至自己有意識的遠離僞品,這讓他在京城藏家圈内口碑很好。

  一直到2013年,遇到一件讓自己難以割舍的寶物——湘南出土的金縷玉衣。

  這件金縷玉衣的原主人是二代楚王劉郢客,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可謂奢華無比,全部用和田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工藝精湛,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拼合得天衣無縫,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終于忍不住,再度拿起刻刀,開始仿制這件曠世寶物。

  整整曆時一年,用海玉、韓玉以及銅絲,仿制出一件相似度達到九成的金縷玉衣。

  成功之後,有些志得意滿,邀請了兩位平時很聊得來的藏家來分享自己的快樂,結果嘛,這讓自己再度踏入深淵并再也無法回頭。

  其中一位朋友是湘南博物館的專家,自己也就是通過他才能屢屢近距離觀看這件金縷玉衣,仿制才能順利進行。

  這位韓姓專家閑談般的說道,這件仿制金縷玉衣,完全能替換真品。而且按照博物館對物品的檢查方式,半年内不會有人發現。

  另外一位彭姓藏家竟然将這句話當真。

  拉着韓鑫與自己,竭力鼓吹,将湘南博物館内的真品置換出來!

  鬼迷心竅啊!

  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由韓鑫作為内應,姓彭的安排行動人選,竟然真的将這件金縷玉衣置換出來!

  這就是曾經轟動全國的“假金縷玉衣案件”。

  為了躲避風頭,這件真品金縷玉衣被掩藏在京郊的一個農家院中。一年半後,三人才開始商議,如何處置這件曠世傑作!

  那天,自己駕車抵達農家院時,還在感慨落日的輝煌,隻是怎麼也沒想到,那是上輩子所見到的最後一次夕陽。

第16章

大柱師傅

  收藏家,最忌的是貪,講究的是緣。

  沒有緣分的東西,即便得到也未必是幸福。

  上輩子的自己最終毀在這個“貪”字上——要不是從心底想要擁有那件金縷玉衣,哪能這麼輕易被人暗算?

  “你個瓜娃子!東西賣了就賣了,發什麼呆呢?”

  一聲喝罵驚醒正在回憶的盧燦,不用擡頭,也知道是鄭叔。

  他旁邊站着滿臉驚憂之色的孫瑞欣、田樂群和田嬸三人。

  “鄭叔,我沒事。”見他們擔驚受怕,盧燦尴尬的摸摸後腦勺,站起身來。

  鄭光榮仔細看了看他的眼神,長長的籲了口氣,這小子要是因為自己決定賣那枚龍形玉佩出問題,還真不好和盧老爺子交代。

  剛才自己正在和林嘉義談合作協議,被孫瑞欣哭喪着臉喊道這裡。當時這小子臉色猙獰,渾身發抖,還真是讓人擔心。

  現在應該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