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第3頁)

  “漢文,今天究竟怎麼回事?”劉作籌叫住也要離開的吳漢文,問道。

  “嗨,師傅,提起來都丢人!我今天被姓盧的的小子給蒙了。”吳漢文此時已經完全想明白,白天盧燦的行為就是做戲,隻不過他将自己也框進去了。

  “哦?說說,聽起來挺有意思的。”劉作籌拉住他追問。

  吳漢文隻得一五一十的将今天的事情,複述一遍,基本複原了當時情形。

  “你呀!做金融這麼多年,不知道慎言二字?”劉老聽完後,直接就批評開來,“那盧家,五年前出了一次事故,盧小子的父母及祖母,都在事故中去世。你提及别人的過世父母,他自然不會高興。”

  “啊呀,我是真不知道呢。”吳漢文摸摸額頭,汗都下來了。确實,老上司教訓的是,自己忘記了慎言這一教訓。

  “可是……那小子,也太能演了!”

  “是啊……沒想到老盧,竟然還有這麼個寶貝孫子!真是有意思啊!”劉作籌搖頭感慨。

第79章

師門北支

  書房條形案闆上,擺放着幾個小盞,還有一盆清水,浸泡兩把小排刷。台案上還放置着一大一小兩把鑷子,一薄一厚兩柄小刀,一把鐵質蒸汽熨鬥,還有一根加長的擀面杖,兩根細長的筷子。

  這就是盧燦所有的揭裱工具,其中,小盞中是他自己配制的溶液——防裂溶液。

  裝裱不容易,揭裱更困難。

  一筆道人,不知道真實姓名,但肯定是師門長輩。

  自己有幸兩輩子都與玖寶閣結緣,盧燦還是非常尊重這段緣分的,在他心底,無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他都将自己看成玖寶閣的人。那麼,一筆道人就是他的長輩。

  雖然這位老先生的書法和繪畫都不算頂級,但他也不打算毀了它。師門即便是分為南北兩支,估計也沒多少傳人。每一件師門作品,都值得善待。

  善于書畫作僞的名家,臨摹很牛,能做到纖毫畢現,但要讓他創作,并不會比普通繪畫者強多少。為什麼會這樣?這是行業屬性決定的。

  專業的書畫臨摹者,不需要有自己的創作思路。有自己想法的臨摹者,其實是不合格的。

  盧燦在古伯手下時,就曾經練過很長時間的橫平豎直的字體架構,但從未練習過字畫的整體結構。

  重新檢查一遍工具後,盧燦在條案中間,又鋪上厚厚一層棉布,再拿出那幅一筆道人的《望羅浮》。

  這幅豎幅,采用京裱方式。

  京裱源于蘇裱但又另有特色。

  清初,書畫裝裱水平以蘇州為最,尤其是秦長年、徐名揚、張子元、戴彙昌等人,更是名噪一時。乾隆年間,清廷内府藏有曆代帝王像若幹,急需裝裱,向江浙征調裝裱高手,蘇州巡撫保送秦長年等四人赴京承擔此事。

  秦等人根據北方氣候、環境及人們的審美情趣,精心創造了獨具一格的京裱款式,受到多方好評。秦長年等人因此成為“京裱”的創始人。

  京裱的主要特點是:裱件厚、重、平、直,色彩豔麗輝煌,用料高檔、款式潇灑大方。舒卷之間,當當作響。

  京裱華貴,眼前這件作品的裝裱,可能因為環境的關系,并沒有過多使用絲綢、檀木等貴重配件,但裱件依舊有着寬邊、厚底、使其平直等諸多京裱特征。

  用鑷子和刀片,沿着天地軸的膠邊處,一點點的剝開,打開天地軸,露出圓松木軸心。

  取出圓松木,這幅畫裝裱使用什麼樣的底襯,膠邊多少,壓厚多少,什麼膠質,邊襯幾層等等,基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拿起小排刷,先很細密的走一遍邊裱部位,使其微微潤濕。

  再度拿起一塊棉布,蒙在畫的表面,盧燦含了口清水,呈霧狀的噴撒在棉布上。然後操起蒸汽熨鬥,如同燙熨衣服般開始隔着棉布燙熨畫卷。

  這是揭裱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蒸汽燙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