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第1頁)

  那邊,羅大偉依舊在糾結痛苦中。

  他将兩隻盤子放在多寶閣的空隙間,一點點的比對。

  後拿的那隻盤子,模壓畫面是“喜鵲登枝”,同樣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他用手電筒和放大鏡結合,一點點的看,還真的被他看出蹊跷。

  首先是釉色,兩者有細微的差别。喜鵲登枝盤的釉色要沉(色值稍重),有一種厚重的曆史韻味在其中,而馬上封侯盤,在這方面給人的感覺要差一點,釉色有點浮,不踏實。

  其次是盤底瓷胎。

  喜鵲登枝盤的瓷胎,呈現烏黑面,自然磨損痕迹明顯,三隻燒釘痕并非正三角形,很像匠人随意分布。而馬上封侯盤的支丁痕呈正三角分布,顯得裝窯者對此很用心,而在盤底胎質上,有一塊芝麻大小的非自然露白,露出裡面的瓷胎很白淨。

  不用說了,這對盤子,一真一假!

  馬上封侯盤是赝品!

  為什麼這麼說?

  古代,裝窯工作純粹靠手工,很苦很累的,窯工不可能如此精心的将支丁痕弄成正三角。而作僞者為了保障燒制成功,完全有可能這麼幹。

  另外,從元代到今天,已經五六百年的曆史,淺層的胎質及外層的釉色變深,是一定的,不可能像馬上封侯盤那塊芝麻顆粒所露出的白淨。

  羅大偉撐着靠牆的多寶閣,身體晃了晃,今天幸虧盧燦來了。

  否則,維德拍賣首拍品中就發現赝品,這以後别想混了!

  他一把抓起那塊鑒定牌,咬牙的嘴縫中蹦出三個字,“宋……逸……仁!”

  從旁邊抽出包裝紙,将兩隻凸花盤包裝好,又将鑒定牌放在上面,他怒氣沖沖的端着盤子出門找許胖子他們去了。

  盧燦沒注意羅大偉出門,他手中編号0037的瓷器,又有問題!

  他翻了翻鑒定牌,鑒定師又是宋逸仁,不用說,這宋逸仁有問題。

  鑒定牌上寫明,這是一件明宣德高溫黃釉地青花釉裡紅魚藻蓮紋玉壺春瓶

  所謂黃釉地青花釉裡,指的是這隻玉壺春瓶内外施釉,外層施黃釉,内層為淺色青花。圖案為雙鯉嬉蓮,一左一後兩隻紅鯉,朝中部的蓮花遊去。

  肩部青花款“大明宣德年制”。

  這件赝品制作的相當精美,不過,赝品終究是赝品。

  盧燦發現三處作僞痕迹,其中一處還是從賈文東那裡學來的。

  那天從羅桂祥午宴回來後,盧燦就明代“制壺九寶”這一說法,進行反推斷,明代制瓷的工具,是不是也與清代的有區别?

  還真的被他找到了,明代制瓷,就沒有線梗,而清代大量使用線梗。

  清代用線梗最初幹什麼用呢?

  起坯!

  瓷器拉坯之後,整個瓷坯不是與轉盤粘在一起嗎?泥坯未幹,怎麼分開将泥坯晾幹呢?

  明代之前的做法是在轉盤上加薄闆,拉坯完成後,端着薄闆直接晾,等瓷坯半幹後,就非常容易将它與木闆分開。

  清代,線梗出現,解決分離的問題變得簡單,直接用繃直的細線,沿着轉盤的表面橫拉,直接就将泥坯與轉盤分開,無需木闆這一道工序。

  因此,在很多清代瓷器的底部,留有拉線紋(利坯時沒修幹淨),而明代瓷器坐底較為平滑,根本不可能出現拉線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