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夫妻兩的評價,如果讓盧燦聽見,估計哭的心都有。當初練字,可是古伯逼着他隻練筆畫,不練骨架,為的就是做仿品時不帶個人風格。
張博駒眼神還不錯,看得很快。
他的目光,終于落在簽名部,那個花體字“玖”,讓他身體巨震!
……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雙方都有些保守。
告辭時,李菊勝代表内陸,邀請盧嘉錫爺孫,有空閑回老家新會看看。
盧嘉錫微笑點頭答應,并再次表示款待不周的歉意。
臨出門,李菊勝特意伸手,與盧燦握握,目光頗有深意。
送走李菊勝之後,盧嘉錫沒着急回房。
他拉着盧燦,沿着别墅的石徑,倆人輕聲細語,說了很多。
第209章
墨博小軒
一大早,盧燦就和爺爺盧嘉錫出門。
昨天晚上,墨博軒的張鼎辰來電話,那批敦煌遺書已經修複完畢,來驗收。無論是盧燦還是盧嘉錫,都是愛書之人,匆匆塞點面包牛奶,就前往荷裡活道。
張鼎辰學藝于玉池山房,學得就是書籍修複,之後又開始涉足書畫修複。
古籍修複與字畫修複,一脈相承,到了宋代以後,兩者才開始分道揚镳。
究其原因,是宋代開始,活字印刷讓書籍變得越來越普遍。書籍的裝幀技法與字畫的裝幀技法差别越來越大,因此,古籍修複很自然的就自成一派,自立門庭。
優秀的古籍修複師一定是個出色的書畫修複專家,但反之未必。
兩者的共同之處,都是要求在修複過程中,對古書畫的紙張、墨迹、色彩進行有效處理,使之完整的保存下來,也就是修複的最基本要求,“修舊如舊”。
優秀的修複師,都必須要做到這一點。兩者的真正差别,在于對裝裱和裝幀的認識。
煌煌中華幾千年,書籍裝幀技藝數不勝數,字畫的裝裱,其種類變化不大。
古籍修複師最基本的功課之一就是了解各類裝幀技藝,其中包括書畫裝幀,但字畫修複,無需學習書籍裝幀。
張鼎辰的書籍、字畫修複技藝,在香江無出其右,台島有一位海派書籍修複大師,倒是能和他比肩,張志清,山城人,此人是台北故宮的禦用修複專家。
自己的虎園博物館一旦開張,修複專家是少不了的,該找誰呢?福老和他的兩位弟子,都懂一點修複,但并不專精。盧燦自己的修複能力也不弱,但這不是懶嗎?哦不對,是忙嗎?
不知道張鼎辰有沒有弟子?能不能找他要一位弟子過來駐館?
盧燦正琢磨着,老爺子開腔了。
“阿燦,你還能說得清楚,古籍修複有那幾派嗎?”
車上,盧嘉錫突然來了興緻,想要考考盧燦。最近兩年,他也傳授盧燦不少書畫方面的鑒定知識。
修複與作僞,往往是一體兩面。因此他也對盧燦介紹過古籍修複的派别和絕技,謹防那些從修複派别中流落出來的次品。
注意,這裡說的是次品,而不是赝品。
修複派别如何作假呢?